65%農民抗議因失地<br>提高徵地賠償治騷亂

65%農民抗議因失地
提高徵地賠償治騷亂

官方統計顯示,內地六成半的大規模農民抗議活動與徵地問題有關,當局表示,將提高對失地農民的賠償,並已着手研究改革作為問題核心的農村土地徵用制度,但前提是不會觸及憲法中有關土地擁有權不許買賣的規定。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前日在記者會上透露,中國每年向農民徵用的土地近二十萬公頃,因徵地而引起的農村「群體性事件」,已佔到事件總數的六成五以上。他直言,因此引起的社會矛盾,確實是當前某些地方不穩定的因素,中共中央日前已發表今年有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號文件」,文件中強調要完善對被徵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

安排農民就業 納入社會保障

現行的《土地管理法》規定,中國實行土地公有制,私人不得買賣或轉讓土地,農村集體土地要由國家徵用,才能改變為建設用地,轉讓予發展商。陳錫文強調,農民徵地問題最終要通過改革徵地制度來解決。對於建設用地是否繼續應由國家壟斷,他說,「這件事關係非常大,一旦失控的話,中國寶貴的土地資源將會大量流失」,因此,徵地制度改革尚需要進一步研究,在未找到很好的控制辦法之前,改革只能是循序漸進的。

千億撥給鄉鎮 免政府亂收費

陳錫文又稱,為了解決徵地引發的社會矛盾,國家將會提高對農民失地的補償標準,落實對農民的就業安置和培訓,並將他們納入社會保障體制。他強調,經濟發展要盡可能少佔用耕地,中國政府仍將繼續堅持實行世界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另外,陳錫文指,在取消農業稅後,為防財政困難的鄉鎮政府,再向農民亂收費、亂攤派(要農民分擔政府支出)和亂罰款,今年中央將向農村基層撥款七百八十多億元,省、巿兩級政府則要撥款二百五十億元,專門用於填補基層政府的財政缺口,合起來逾一千億元的撥款,基本上接近稅費改革前農民負擔的總量。
新華社/本報記者

武警頻頻介入徵地糾紛,以致釀成血案。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