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做分析員的時候,像自然定律般,舊老闆每一兩個星期便會將我們每天的「分析員/經紀」例行會議變成訓話大會,每次開腔最少也會謾罵一兩個小時。他老人家這麼有氣,不知道是否跟他青年時是長跑冠軍有關。
雖然每一次舉行訓話大會,我們分析員都感到非常難受,而且每次都有不同的方式演繹他的不滿,不過內容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因為他老人家覺得我們這一群二十多歲的分析員和經紀「懶」,沒有經過分析只提出「人寫你就信」的口水建議,諗深一層我們也實在難辭其咎,「唔經大腦」的分析,令公司聲譽受損事小,連累客戶輸錢事大,所以我對舊老闆罵的都心服口服。
最近有一段口水新聞為這種思維寫下最佳註腳。上星期各大小報章都有皇馬為全球財政上「最成功」球會的新聞。會計師樓和報章將「最成功」定義為營業額最高,各位讀者如果沒有再做功課,探深一層,便會中招。
有炒過股票的朋友都知道,要催谷高營業額有多種方法,低招的手法有減低毛利,「高」招的有像dotcom一樣補貼客戶去搶市場佔有率。曼聯的球衣都是外判的,但皇馬則自設廠房製衣,所以從營業額角度,皇馬在賣球衣上是比曼聯成功一倍,可是從盈利角度看,曼聯比皇馬成功。再諗深一層,最成功球會的定義是甚麼呢?「成功」的定義很多,投資者要自行小心判斷。
近幾年,美國投資者,讀報紙之後沒有再探深一層,就是將營業額等同成功,結果便在安然(Enron)蝕了上千億的血汗錢。所以投資者要緊記,千祈唔好反射式地「人寫你就信」。
皇馬市場定位成功的哲學
不能否認皇馬在這幾年的歡迎度急升,氣勢掩蓋九十年代球迷霸主曼聯。這是因為皇馬從2002年開始,奉行「天皇巨星式」(Galacticos)的管理哲學。買了碧咸、朗拿度、施丹,這些連我母親也認識的球員,都是公認為天下最好的球員,如果不是資深足球迷,都會誤以為皇馬便是全球最好的球會。
如果是足球迷,就知道皇馬自從迷信「天皇巨星」後便華而不實,亦沒贏過任何錦標。先不要談甚麼球隊中合作關係,就連球員對球會的忠誠也出現問題,個個各懷鬼胎,為私利放棄球會成績。當然球會管理層也知道明白這個情況,但是只要大眾繼續相信,「暫時」交不出成績只是近期「狀態欠佳」,「長遠」來說皇馬仍是世界「最厲害」的球會。管理層成功的指標,在於能否成功投射這個形象,至於真相是甚麼其實根本不是他們的考慮。這種形象壓倒現實的推廣方法,各位不妨自己體驗。
其實,好像很多花旗國卡通片,大家都不知道好不好看,不過因為公認為好看,便可以賣出很多相關玩具,繼而賺大錢。香港本土政治,也有一個像「皇馬」的組織。不經深探的話,選民也會像那些不太清楚球迷一樣中招。這個組織就是:45條關注組。
邊個係精仔?邊個係廢柴?
講起Enron,它的兩個大佬也終於提堂。Enron有無犯罪?呢個真係「艾炖撈」。不過無可否認的是,他們當年認真好勇鬥狠,膽大包天,信心十足。試想想,他們當年的所作所為。打個比喻,就好似港交所高層要將交易所成交額提高,自己開獨立公司戶口,然後向銀行抵押港交所股票,再將借來資金做賭本,在港交所內買買賣賣。
這些高層因為在交易所內工作,因利乘便知道貨源歸邊,玩夾倉來谷高股價和成交額。港交所又將成交額視為營業額,所以公司從營業額角度看幾何級數提升。Enron就是在迷信營業額文化下,成為花旗國十大公司之一。最後,勾當被揭發股價狂瀉,借了錢的銀行要求還錢,在有貨冇現金的情況下被迫執笠收場。
其實遠在1998年,當時我還在美國讀大學的時候,有個非常能幹又靚女的朋友找工作,她說:「我去過高盛、大摩等的投資銀行面試,都沒有見過一班咁寸嘅自大狂。」我問她:「你在大學讀經濟的,為甚麼去加州那些dotcom公司面試?」她回答:「其實那是一間在休斯頓,我都未聽過的能源公司,叫Enron。如果不是他們支付所有費用,我都唔會去,就當放個免費假期吧!」我再追問:「呢間公司做乜生意?」她的答案令我說了一句:「佢哋自大到話電力都有得炒,重話可以主宰世界能源政策去賺錢!他們知不知道一桶石油十蚊都唔使?點炒?點賺錢?」
到了2006年,都唔知邊個係精仔,邊個係廢柴?
孫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