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質外交」邊放邊拘

「人質外交」邊放邊拘

每次中美峯會前後,中國都會釋放一些異見人士,作為中國改善人權的象徵。但北京當局一邊釋放被判囚的異見人士,一邊拘捕另一批異見人士,將他們鎖入監獄,因此被炮轟為「人質外交」。

布殊列74政治犯名單

二○○二年十月,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在德州克勞福德農場招待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時,提出一張七十四人的政治犯名單,要求中方放人,其中包括民運領袖楊建利、中國民主黨負責人徐文立、新疆前女首富熱比婭、地下教會神父蘇志民、東北記者姜維平、要求藏獨的女尼阿旺桑珠等。
三年過後,這些受到美國關注的「人質」多已獲釋,或被以「保外就醫」的名義放逐美國(見表)。其中,在江澤民晤喬治布殊後,徐文立、阿旺桑珠先被釋;而王有才獲准保外就醫、前往美國的時機,則與聯合國人權會議舉行脗合。
成都大學法律系教授王怡指出,中共在人權問題上受到國際外交壓力的時候,慣用的是一種人質外交的方式,「往往是一個出來了、一個進去了,把人當成人質、一個被綁架的貨物,他就是正常的出貨進貨。」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