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講千個傳說8旬故事王成國寶

能講千個傳說8旬故事王成國寶

「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講故事,在長達六、七十年的時間裏,聽我說故事的人何止成千上萬。」遼寧瀋陽一名年逾八旬的農民,自幼聽聞無數民間傳說及故事,能講逾千個民間故事,堪稱故事王。他說的故事日前更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候選名單,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寶」。 中國專題組

現年八十二歲的譚振山,家住新民市羅家房鄉太平莊村。清朝初,該村方圓百里都是「大清皇家馬場」。譚振山祖母的家族早年在鎮上開設旅店,每晚都有來自各地的商人聚集聊天、講故事。當時,五歲的譚振山很頑皮,為免打擾客人,疼他的祖母便給他講各種故事,令他聽得入迷。而譚振山的記憶力強,只要把故事聽一遍便能記下,並能學講故事學得活靈活現。

聽眾多多 天天有古講

除祖母外,譚振山愛講故事也受一些長輩影響:「從小奶奶用故事告訴我,人要有德有義,我不會忘了。我的一位叔伯大爺給我講過不少鬼狐的傳說,一位教書先生叫國升武,他講了不少文明故事。還有沈斗山、崔文,以及後來奶奶又嫁的那個後祖父,他們都是特別愛講故事的人,對我影響都很大。」
每逢春種後、秋收前,譚振山便在家附近為村民講故事,每天都有二、三十位村民和不少孩子圍在他身邊聽故事,每聽完一個,大家都催促他再講。而譚振山說的故事也影響八名子女,其長子說:「父親講的許多故事,潛移默化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口頭文學 列文化遺產

一九九二年,譚振山赴日參加「世界民間藝術博覽會」,是首位出國的民間故事家。出版部門還出版了《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遼寧卷——譚振山故事選》,包含逾千個故事。
而譚振山的口頭文學,日前更與全國廣泛流傳的白蛇傳、梁祝等民間故事,同被列為首批五百零一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候選名單中。不過,《瀋陽晚報》報道,譚振山正擔心他的故事能否繼續流傳,他四代同堂,共有四十多人,但只有兩個孫子輩的孩子愛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