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街 - 蔡瀾

花街 - 蔡瀾

這次去了「聖家堂」,沒遇到老朋友外尾,有點失望,只留張字條給他。
原設計圖的十二管巨塔,也只完成了八管,塔頭的顏色繽紛,比我以前看的灰灰黃黃,多了一份色彩。
教堂背後的部份,石雕也多了幾座,那些粗獷的幾何形線條,和朱銘的「太極」系列極為相似,朱先生有沒有看過當地的原設計圖,不得而知。
再去高地在市區中心的公寓,從前這是辦公室,當今已開放成博物館,參觀者可進入其中一家人家,一切擺設按照舊時風貌,讓人偷窺二十世紀初期人們的生活。
說到公寓,巴黎市中心的固然很美,但是風格上,還是巴塞隆拿特別,以往人民住的都是單獨的屋子,很少聚居在一座大廈中,巴塞隆拿人喜歡公寓的生活方式,所以對公寓的設計特別有研究。
這和香港人相同,可惜香港的公寓,當今所謂的豪宅,外貌都特別地醜。建築家為什麼不去那裏借鏡呢?就算畫不出突出的,照抄也行呀。
巴塞隆拿的公寓都有陽台,也設有防風罩,這和有颱風來襲的香港也有共同的地方。
LaRambla是條大道,中間有又狹又長的廣場,小販和賣藝的人麕集。花檔很多,我們住在巴塞隆拿時,香港的工作人不會叫這條街的西班牙名,儘管叫它為花街,其實是沒有流鶯的。
花街上遊客最多了,每一個到這城市的人一定在這裏徘徊過,和流浪藝人拍張照片,給幾塊錢歐羅。從前在地上臨摹名畫的居多,當今已被扮銅像的人佔領,一個個身上塗着銅綠色,一動也不動,等你走過,發出叫聲,或抱着嚇你,已不是太有藝術性了。
花街一角,是聖荷西菜市場,走累了,買個水果和喝瓶啤酒解渴,等於把九龍城街市搬到銅鑼灣中,是別處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