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新能源就是新財源

投資名言:新能源就是新財源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在1月底發表的國情咨文中表示,期望於2025年之前對中東石油入口的依賴可減少3/4,並對多項新興能源的發展提出支持。當中包括增強乙醇生產的研究、興建新核電廠、增加對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的使用,以及發展降低燒煤對環境污染的科技。「新能源」一詞,遂成為近期投資市場的焦點所在。

國際油價自2003年底約27美元一桶的水平持續攀升,過去兩年,新興國家的急速經濟增長,導致環球對原油的需求有增無減,加上中東局勢於近年持續緊張,原油市場的風險溢價不斷被扯高,紐約即月期油價格近日亦再度突破60美元水平。
油價高企,無疑是促成開發新興能源或提升用油效率科技發展的誘因,例如以省油為賣點的混合動力汽車(HybridCar)的推出,便是其中的例子。除了高油價之外,各地政府推行的能源政策,亦是推動新能源及有關科技發展的另一動力。

政府鼓勵研開發

近年各地政府致力以稅務優惠及開發津貼,鼓勵市場對新能源及有關科技的研究。以燒煤為例,美國政府打算於2006至2014年動用2億美元發展降低燒煤對環境污染的相關科技。由於直接燃燒煤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他酸性有害物質,為了降低有關的污染問題,最新的科技是先將煤「氣化」,然後才用作燃燒,藉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並利用過濾器把有關的酸性有害物質隔除。

應用比重仍偏低

根據國際能源組織(IEA)於2005年底的研究報告(見附圖),天然氣、煤及石油於2003年共佔環球總能源供應約80%,新興能源只佔餘下20%。由於現時新興能源應用的比例仍然偏低,因此我們預料,其未來發展的速度,將續維持於高水平。
然而,新興能源要完全取代傳統能源,仍屬言之尚早。以乙醇為例,美國乙醇的生產於近年急促增長,估計2006年其生產量將較2005年增加約40%,但現時乙醇的產量只佔美國汽油需求約3%,可見新興能源的發展,未來尚有龐大的增長潛力。
美國的乙醇生產,主要是由玉米發酵而成,我們估計現時每加侖乙醇的生產成本約為1美元,即使扣除每加侖約0.18美元的農業補貼,若與現時大約每加侖1.6美元的汽油批發價相比,生產乙醇仍然是有利可圖的。故此,在高油價的大前提底下,乙醇未來的產量料會保持高速增長,長遠而言,將有助紓緩市場對汽油供應的依賴。
傳統與半導體及電腦網絡相關的科技行業,其市場需求往往與經濟及民生的穩定性息息相關。我們在未來幾年看好科技類股份的表現,其一的假設,就是相信環球經濟會持續穩步擴張,整體股市可保持反覆向好的格局,而在這情況下,科技股的表現將可以跑贏大市。

相關基金回報佳

不過,當前的中東地緣政局,以及潛在的能源危機(詳見上周本欄),明顯地存在着推翻上述假設的可能。那麼有甚麼行業的發展,可同時兼顧兩種不同格局的潛在演變?
筆者認為,糅合了科技業及能源業特質的新興能源業,不但可讓投資者參與高科技發展的長線趨勢,而且亦對沖了地緣政治及高油價所引發的間歇性不穩定局勢。
年初至今,表現最佳的行業股份,正正就是新能源類股份。市場上一隻新能源基金,其年初至今回報為+24%,過去1年回報則高達+49%,不但較其他傳統能源基金同期的+6%及+40%為高,也絕不較其他單一的新興市場為遜色。新能源基金一般持有的股份包括再生能源類(例如太陽能、風能及地熱能源等)、汽車發電類及其他的輔助能源科技類,其整體組合的波動程度,與新興市場基金相若。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