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連續第三日在頭版就中國互聯網自由問題發表報道,指希望藉網絡推動政治改革的中國人,不但要全力對付網絡審查,更需面對國人的冷漠、不信任,因為有人認為,行為過激只會危及從網絡上獲得的部份自由。
怕危及網上獲取部份自由
去年底,微軟旗下的MSN刪除中國網絡作家趙京涉及批評中宣部打壓敢言《新京報》的網誌(Blog),各地網誌作者紛紛表示不滿,但中國互聯網用戶則意見不一,部份人認為趙京的網誌應被刪除。
有業界指,他們擔心趙的言論將引致中國官員對網誌實施更嚴格的管制。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指出,趙京的例子顯示,藉網絡推動政治改革的中國人,在全力對付網絡審查的同時,還要應對其他中國人的恐懼、冷漠及不信任。這個例子也顯示,希望在中國互聯網市場分一杯羹的微軟、雅虎及Google,面對道德與商業的壓力。
有調查發現,中國大部份互聯網用戶是住在城市的精英,得益於中國迅速發展的經濟,也避免寫與政治有關的內容。因此,透過互聯網呼籲改革的內地人,面對的阻力,既來自反對者,也來自那些雖同情、但又擔心行為過激將危及在互聯網上得到的部份自由的人士。
趙京後來對微軟的批評也變得溫和:「在這個政治制度下,每個人都要妥協。這並非黑與白,刪除我文章的人也是我的朋友。」
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