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美國國會發表其就任後的首次證詞演說。演說中他強調了控制物價壓力的必要性,讓市場對繼續加息抱有預期,但就未有提出設立「通脹目標」的建議。事實上,市場認為伯南克與格林斯潘同樣會以維持低通脹率為聯儲局的首要任務,分別在於兩者在控制通脹方面的主張──前者倡議設立透明度高的通脹目標;後者對此不以為然。
近年金融經濟學家以及中央銀行家對設定「通脹目標」作為推行貨幣政策框架的興趣大增。事實上,顯性通脹目標(ExplicitInflationTarget)已獲20多個國家,包括英國、芬蘭、瑞典、新西蘭、西班牙、加拿大和澳洲等地採用,並取得不俗效果。當中尤以拉丁美洲的效果最為顯著。
好處有三個
在實行通脹目標前,拉美國家普遍存在惡性通脹,部份國家的通脹率更高達1000%以上。但自從智利、墨西哥、巴西、哥倫比亞等國家於1989年起相繼實行了通脹目標後,通脹率便逐漸下降,目前的平均通脹率已低於8%。
設定顯性通脹目標的好處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通脹目標能提供一個更清晰的貨幣政策框架,讓央行專注於能達致的目標上。
金融政策欠佳,往住來自社會要求央行推行某些不可能項目的結果。舉個簡單的例子,某些宏觀經濟學家相信金融政策能達致減低長期失業率的效果,而央行往往會被迫採用擴張性貨幣政策來完成此目標。但這些政策最終會引發高通脹,卻未能系統性地減低平均失業率。相反,採用一個明確的通脹目標,便有助紓緩央行面對的政治壓力。
第二、一個透明的通脹目標,有助穩定社會對通脹的預期。
個人投資者和公司作出投資決定前,必會先就未來的通脹情況作出評估,而通脹目標能為他們提供一個清晰的中線通脹前景,減低通脹突然來襲的損失。與此同時,通脹目標有利於央行建立維持長線低通脹的誠信,部份原因是被迫推行擴張性政策的政治壓力較輕。由於長期利率隨着通脹預期而波動,設定一個低通脹率,可令長期利率維持於一個相對較低而又穩定的水平。總的來說,這有助減低中長期通脹的不確定性,對金融市場帶來正面影響。
第三、建立通脹目標,可令良好的金融政策制度化。
現時美國的貨幣政策可說相當不俗,但在後戰爭時期的初段,貨幣政策明顯失敗,通脹飆升了數倍。政策的好壞,某程度反映在決策者的態度及技巧上,把貨幣政策制度化,可減低出現壞政策的機會,確保政策不會依賴任命賢能的運氣。
股市減波動
然而,格林斯潘對設立通脹目標卻不以為然。2003年底,美國長期利率在創下45年新低後急劇回升,速度之快為20年所僅見。當時一些聯儲局官員便提出應實行通脹目標,以減少市場波動,但格林斯潘對這說法加以反駁。他說,實行通脹目標會削弱貨幣政策制訂者應對經濟變動的靈活性。美國經濟十分複雜,把貨幣政策建立在規則基礎之上的模式不太適用,反而應該依靠對風險評估的個人判斷。
他質疑認為實行通脹目標就會改善經濟表現的看法,認為建立在風險管理上的貨幣政策,才是最有效的制度。制訂「通脹目標」,與聯儲局履行「促進充份就業」和「價格穩定」的職責不符,亦可能會出現偏差,限制了政策的制訂。
伯南克剛剛上任,市場普遍預期現行的政策不會有多大改變。然而,分析人士認為,只要時機適當,伯南克便會逐步倡導建立「通脹目標」。
投資者可能對通脹目標及如何實行這制度興趣不大,但政策除了會影響美國的長期通脹水平外,對股市、債市、樓市等日後的走勢,亦有一定的影響。根據高盛的研究報告,採用上述金融政策的國家,股市傾向穩定上升;沒採用的國家如美國及日本,股市則易出現較大波動,因為投資者對未來通脹率存有較大不確定性,而穩定通脹預期,將有助降低風險溢價,長期債券也更富吸引力。
莫健歡 常務董事
凱萬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