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塵阻散熱 意外近年增兩倍<br>顯像管電視回南天最易起火

濕塵阻散熱 意外近年增兩倍
顯像管電視回南天最易起火

【本報訊】根據機電工程署調查顯示,本港近年發生的電視機火警比以往急增近兩倍,八成在二至三月「回南天」及六月雨季發生,大部份火警涉及顯像管式電視機,部份原因可能是顯像管式電視運作時產生靜電,比液晶電視(LCD)更易聚積塵埃,在潮濕的天氣下,濕塵可能會導致電視短路着火。機電署呼籲顯像管式電視用戶應勤清理機身塵埃,減低發生火警機會。 記者:麥志榮

機電署的統計顯示,去年發生的電視機火警共十一宗,比前年只有四宗急增近兩倍,八成在潮濕的天氣下發生,其中「回南天」的二月及三月共發生四宗,多雨的六月共發生五宗。

塵埃沿散熱罅進入

機電署發言人稱,調查結果顯示,電視機火警的一般主因是機件故障及缺乏適當維修。去年電視機火警中,多宗都涉及顯像管式電視,此類電視機內置高電壓驅動顯像管及變壓器,當電視機內部的絕緣效能隨時間減弱,會比其他電器較易發生短路,尤其是顯像管式電視運作時會產生靜電,機身較易積塵,在潮濕的天氣下,受潮的塵埃會經機身的散熱罅隙進入電視機內部,導致短路及着火,顯像管式電視的用戶應勤清理機身的塵埃。
科技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區子廉表示,顯像管式電視利用電子束投射及掃描方式,在螢幕上產生影像,所以會形成磁場及電場,吸引四周的粒子,潮濕的塵埃帶水份,若處理不當而跌入機內,確有可能導致短路及火警;而液晶電視則是採用完全不同的技術,所以不會有同樣問題,但不能說這類電視一定較安全,液晶電視一樣有變壓器,而且機身薄,散熱可能會成為問題。
華仁會負責人羅仲明指出,顯像管式電視銷量佔電視機市場三成,二十九吋的「雜牌」機只需二、三千元,與三十二吋液晶電視要一萬多元比較,舊式顯像管式電視仍是不少經濟欠佳家庭的首選,但隨着液晶電視售價不斷下跌,加上日後數碼廣播啟用後,顯像管式電視的畫面會因比例改變而變相縮小,預計顯像管式電視會在數年內慢慢淘汰。

機件運作八年老化

羅仲明認為,液晶電視比顯像管式電視安全,顯像管式電視使用八年後機件會開始老化,用戶若疏忽安全,如任由電視封塵或將電視放在密封的櫃內,阻礙散熱,顯像管可能會爆炸着火,液晶電視壽命有十年,而且就算短路,亦只會導致電路板故障,不會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