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期病患者容易患上抑鬱。中文大學一項研究發現,一成三有慢性呼吸系統毛病、「條氣唔順」的長者出現抑鬱症狀,較一般長者高出一倍半;醫學界相信氣管疾病影響長者社交,而絕大部份長者會忽略自己的情緒問題;心理治療師建議長者應放開懷抱,鬱悶時歎歎氣,也可令情緒鬆弛下來。 記者:梁洵瑜
中文大學醫學院社區及家庭醫學系助理教授黃仰山表示,長期病患較容易出現抑鬱問題。該系從社區中搜集了三千九百多名六十五至九十二歲的長者數據,其中三百三十三名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肺病的長者,與三千多名沒有呼吸系統毛病的長者作對照比較,並評估他們是否抑鬱。
研究結果顯示,在三百多名患慢性呼吸系統毛病的長者中,四十四人即一成三患有抑鬱,但對照組只有近百分之九呈抑鬱症狀,即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長者患有抑鬱的機率較一般長者為高。
長者多忽視抑鬱症
黃仰山指出從研究中找到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四十四名抑鬱長者,全部都沒有接受抑鬱治療,對照組的抑鬱長者,也只有百分之二點七人有服用抗抑鬱藥物,顯示長者一般都忽略自己的抑鬱情況。
他表示,「老人家好多時都有佢哋嘅壓力,再加上有長期病,就更容易有抑鬱」,而且呼吸系統疾病會影響患者的社交活動,「喘氣嘅時候,可能令佢哋去唔到街」。此外,長者常會誤把抑鬱症狀(見表),以為是老人家常見的問題,而忽略治療;其實家人應多注意家中的長者,會否持續對事物不感興趣及不想出街等情況。
為不少長期病患進行輔導的「身心治療舍」臨床心理治療師蔡穎妍稱,長期病患長者應多參與老人中心的社交活動,多與人接觸,能有助改變負面情緒,也可與病人組織的社工或同類病友作出交流,都能從中感到關懷,有助病患紓緩因疾病引起的憂慮。
此外,長期患者不應抱着有病就要令自己開心的想法,這反而會助長產生鬱結,若長者感到不開心,可到公園散步、深呼吸。她強調「歎兩口氣,真係可以令人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