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充滿有寓言意味的小故事。很多很多年前,我在港大任職的時候,有一次喉痛異常,忍受了多天,又服了不少喉糖,仍然不斷變壞,不明所以,十分擔心,終於要到大學診所去看大學醫生。「醫生,」我問:「我的喉嚨為什麼會痛得這麼厲害,一直都不痊癒?」充滿活力的醫生細心檢驗了一回,又問了好幾個問題,似乎十分滿意,向我詳細地解釋了病源病癥,頭頭是道,令我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擔心一下子都消失了,連聲道謝。離開了診所,才省起喉痛如故,醫生根本沒有給我藥方,只給我上了有趣的一課。
從此我就記住了,正確的理論分析是一回事,下藥治療是另一回事,兩者之間當然有關係,但決不能混為一談,千萬不要議論一番,說出很多道理,就以為事情完結了,因為痛的地方仍然在痛。
議事的能力與辦事的能力不同;有些人能指點你如何救人濟世,有些人自己救人濟世,指點你的人自己不做,要達到目的,你若找不到救人濟世的人,就只有自己按指示去做,希望可以成功。世上能指點別人的人往往比能辦事的人多,所以聲音很多,成績很少。議事與分析,需要的是眼光和頭腦,辦事的能力,要靠組織力與鍥而不捨,直至達到目標的恆心。搞革命運動與搞茶會一樣,不能整個隊伍都是議論家,議論完了就等別人去辦事,辦事跟議事的才能同等地位,同等重要。我也愛發表議論(現在這篇也是議論),但如果有事情等人做,我寧願閉上嘴巴先做事,讓痛的地方快點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