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棄西九,得天下? - 盧峯

蘋論:棄西九,得天下? - 盧峯

曾經,前政務司司長、現任特首曾蔭權先生說玻璃天幕是西九計劃必不可少的部份,是不能放棄的;可在昨天,曾先生的左右手、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先生宣布,政府已不再堅持原來西九的設計,玻璃天幕也不再是必不可少的部份。
曾經,前政務司司長、現任特首曾蔭權先生說西九計劃一旦推倒重來,落實項目的時間將會遙遙無期;可在昨天,曾先生的左右手、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先生宣布,政府雖然放棄了原來的規劃,但西九計劃上馬的時間反而會加快、反而會推前。
像這樣重大的政策挫折、像這樣大幅度的轉軚或U-turn,即使是一般官員也未必受得了,作為「政治家」的特首曾蔭權先生更不易嚥下這口氣,難怪他昨天對西九推倒重來不肯作任何回應。不過,西九再由零開始對曾先生的「面子」雖然不好過,但至少為他及特區政府拆除了一個政治炸彈,至少令他自己及特區政府不會再成為各方的箭靶,妨礙他的連任大計。兩相比較之下,曾特首吃這一記悶棍大概還是值得的。
撇開讓西九推倒重來的各種政治考慮,今次政府的決定其實並沒有解決西九計劃的種種爭議,其實並沒有解決西九計劃的各項核心問題,包括整體設計、包括融資、包括營運模式,這些問題還是需要盡快解決的、還是需要各方達成共識的。
就以融資問題為例,特區政府原來計劃透過土地收益、透過地產發展資助文化項目、補貼文娛旅遊設施的原則並沒有錯,過往很多公共工程或重要基建如鐵路發展都需要地產發展補貼支出,西九的文化設施當然可以援用同樣的模式。更重要的是,透過地產發展補貼文化項目可以避免有關的項目或設施成為政府的包袱,可以令這些項目在融資、在財政管理上更具彈性,不需要依賴公帑或政府每年撥款,這對文化設施如博物館、美術館的營運是有很大好處的。

因此,不管是政府成立的諮詢小組、立法會或將來成立的管理局在規劃西九的長遠融資安排時都應該盡量引入私人資金、都應該盡量利用私人資金而不應倚賴政府注資,更不應由公帑或政府經常性開支支付文化藝術設施的營運費用;不然,政府的經常開支固然會大幅增加,影響政府的財政穩定;而有關設施也將會像現時康文署管轄的文化藝術場地那樣僵化,那樣缺乏靈活性及創意,根本無法成為一流水準的文化藝術設施。
另外,西九計劃雖然不再有耗資數十億元玻璃天幕,但整個文化藝術區仍應該有一個整體的建築規劃及布局,讓整個區域的不同部份、不同建築能互相配合、互相協調,以防止西九變成一個支離破碎、各不相干、互不協調的建築群,以防止西九變成另一個由高樓大廈組成的石屎森林,把整個維港景致破壞殆盡。
也許在未來一段時間,有關西九計劃的爭議依然會繼續、依然會非常激烈,因為如何為西九計劃融資、如何養活西九的文化設施都是實質而極富爭議性的課題,要取得共識並不容易;唯一的不同是特區政府不再成為眾矢之的、不再只能處於捱打的位置。曾經有人以「得西九,得天下」來形容西九計劃的重要性,但從現在的政治形勢、對曾特首來說,這句說話大概應改為「棄西九,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