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巴薩隆那,第一件要做的,當然是去「聖家族教堂」,簡稱「聖家堂」朝拜。
我並不是一個教徒,看到教堂時常懷疑,這是上帝的力量,或是人類的創作?結論是兩者互相的感染。在「聖家堂」的例子,建築家高地的影子較為濃厚。
從前,我選巴薩隆那當一部電影的外景地,也是為二十世紀的四個偉大的藝術家:畢加索、米羅、達利和高地。前三名的畫在各個博物館看過,而要實地接觸建築家高地的作品,只有親自來到巴薩隆那。
第一次抵達時,住的公寓就在聖家堂旁邊,工作完畢,天天跑去研究。離開了巴薩隆那,還是不斷收集有關高地的參考資料,希望有一天閑下,寫一本關於高地的書。
一百年後還在建築的教堂,到底還要多少歲月才能完成?這是每一個看到「聖家堂」的人的問題。
「本來得花多三十年的,」友人說:「但希望縮短五年,在二十五年後完成。要是錢夠,加上現代科技,其實五年內也能建好。」
「西班牙富有,由國家全力支持,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我問:「要不然,也有大把外國公司資助呀!」
「任何機構出錢,都要把它們的商標放進去,要政府付的話,稅金雖然是由人民繳,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贊成。我們建教堂是全心全意的,錢不由教徒捐出,就不能接受,已不花政府的錢了,怎會要商業機構的錢?」友人說。
慢慢好了,我也這麼想。跑去找老友外尾,他來自日本,把一生奉獻在雕刻教堂中的石像,名副其實窮得像一隻教堂老鼠,當年我回香港時,把身上的棉襖和所有厚衣都給了他,他非常感激,問我要甚麼東西留念。
「要些教堂尖的石塊。」我開玩笑地說。
外尾半夜爬了上去,替我拿了幾片。那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