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強
曾鈺成本周一在報章撰文,討論spindoctor這個概念,並以美國經驗說明,「政治公關壓倒一切」,及「永久選戰」這些想法、做法的危險,指出「只顧眼前民望,不顧長遠後果」的政治心態之後遺症。最後更如此作結:
「董建華的經驗說明,不懂搞『政治』,不能維持有效管治。不過美國的經驗也說明,只懂搞『政治』的人,不可能成為政治家。」
香港政治體制荒謬
曾鈺成的文章無疑寫得十分深刻,值得從政者再三咀嚼和反思。
其實,早在去年六月十五日,筆者便曾在《蘋果日報》撰文,批評過純粹玩弄權術,過份賣弄spin的危險,並寫過以下一段:
「如果從政者沒有一顆高尚、謙遜的心靈,沒有政治信念在背後,種種政治公關,只會變成了『國王的新衣』,當事人自我沉醉其中,但世人卻慢慢看穿內裏赤裸猙獰的軀體,徒然成了大家的笑柄。」
所以在這方面,我與曾鈺成是沒有分歧的。但藉着這個機會,我還想多指出一點,就是其實是香港政治體制自身的荒謬,助長了這種從政者耽於政治公關的心態。
北京陰影下受掣肘
在香港當特首,並不像在其他地方當行政長官一般,可以獨攬大權,放手大幹,施政隨心所欲,反而很多時間受到諸多掣肘,身不由己。一方面,在北京的陰影之下,很多政治、政策題目都是政治上的「雷區」,不容香港人自己作主;另一方面,在《基本法》的憲制設計下,先天不足,行政立法關係一直緊張,政府在議會內無票,幾無着力點,導致施政癱瘓,就像近日政改、西九龍、甚至添馬艦等問題,都顯得一籌莫展。即使換了一個民望「爆燈」的曾蔭權,也見不到有任何明顯改善。
所以叫執政者拿出政治藍圖,倡議政治理念,在如今的荒謬體制之下,無疑椽木求魚,當他每次企圖大幹時,不單會旋即發覺縛手縛腳,甚至落得碰個焦頭爛額。
民望高企是救命草
尤其是當政改拉倒之後,曾蔭權能夠「擺平民主派」這個神話終告幻滅,面對北京,曾蔭權剩下來的唯一政治資產,就是持續高企的民望,這是他的最後一根救命草,不容有失,令他施政更趨保守。如果他在餘下一年任期內,果然真的轉為無為而治,「務實」不成惟有「務虛」,只專注於政治公關的話,我想部份也是客觀政治制度和形勢迫出來的結果。這是港式政治的悲哀。
要根本解決問題,北京不能因原先的政改方案拉倒,而諱疾忌醫,大刀闊斧改革政治體制,再也逃避不了。
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