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御用」智囊作用有限 - 盧峯

蘋論:「御用」智囊作用有限 - 盧峯

曾出任特首曾蔭權先生競選辦公室總幹事的金管局前副總裁陳德霖先生昨天透露,他跟著名商人何柱國先生及一批前政府高官、專業人士已組成了一個名為「智經研究中心」的民間智囊機構,專門配合特區政府的需要作政策研究,希望可以協助特區政府推行有效管治;但陳先生強調,研究中心是民間智囊機構,不會為個別政黨或個人服務,也不是要為曾特首連任作準備或造勢。
陳德霖先生雖然不斷強調「智經研究中心」是「民間」智囊機構,但是陳先生跟曾特首及特區政府高層的關係實在太密切了,再加上研究中心有不少成員是政府重要諮詢機構成員及前高官,再加上研究中心開宗明義說要配合政府的需要作研究,公眾實在難以把研究中心視為無政治任務的民間機構、實在無法不把研究中心視為曾特首的「御用」智囊、實在無法不把研究中心視為曾特首爭取連任的「秘密武器」。
本來,成立智囊機構、成立研究機構希望影響政府政策、希望擴大政治影響力是很多政治成熟的社會常有的現象,美國就有各種各樣的智囊機構,有獨立的、有學術性的、有從屬政黨的、有從屬工會或個別行業的,每當有重大政策出台時,不同智囊機構就會迅速作出回應及反建議。只可惜香港還遠遠不是一個成熟的、正常的政治體系、只可惜香港仍是一個畸形及不健全的政治體系,大部份權力都集中在由小圈子選舉產生的特首身上、大部份權力都集中在缺乏認受性的特區政府手上,立法會及民間力量要監察特首、要監督政府施政已經很不容易;若果再加上一些跟政府關係密切的智囊機構主動為政府出擊、主動力挺政府政策,特首及行政機關的力量將會進一步膨脹,立法會及民間社會要監察、要制約特首及行政機關便將會愈來愈困難。

此外,由於「智經研究中心」跟特首及政府高層關係密切,又表明會配合政府、配合主要官員研究政策,無形中,「智經研究中心」就成了一個超級智囊機構,可以繞過原本的政策醞釀過程、可以繞過原本的政策制訂過程,直接提出一些特首及政府高層屬意的政策;這樣下來,政府的政策醞釀及制訂過程將變得更不清不楚、更不透明,公眾參與、討論的空間將因此而縮小。
更令人擔心的是,「智經研究中心」的捐款是不公開的,整個中心的運作也不透明,公眾根本無法知道有哪些人捐了錢予研究中心,更不知道有關捐款會否有附帶條件或默契;一旦出現捐款與政策建議掛鈎的情況、一旦有捐款者或有力人士要求研究中心提出某些具體的政策建議,這些政策建議便可以輕易進入政府的政策制訂過程,甚至變相成為政府的政策,排擠了其他政策建議;這不僅令政策制訂的過程不公平、不僅令政策制訂的過程變得偏頗,更可能助長枱底政治交易的風氣。
我們認為,特區政府要強政勵治、要有效施政,關鍵還是跟立法會充份合作、還是及早讓公眾參與政策制訂過程;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出台的政策得到公眾支持、得到立法會支持;這比成立甚麼超級智囊、甚麼御用智囊機構有效得多、讓公眾放心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