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習畫多年的方召麐力求在創作路途上自成一家,但與其藝術成就比較,她喪夫後獨力養育八名子女成才的功勞更大,其中次女陳方安生一直是特首熱門人選之一,方召麐亦非常支持女兒從政,曾送贈極具政治含意的作品予內地,為女兒與北京關係破冰鋪路。
方召麐二十四歲與方心誥結婚,不久二次大戰爆發,方家便展開逃避戰禍生活,八名子女亦是在避難期間出生,當時出生的兒女取名安、寧、順等,有祈求舉家平安之意,後來在各地遷徙,兒女則以出生地取名,如桂、林、慶、津等,方家孩子的名字,可說是一家人顛沛流離的紀錄。
一九四一年方心誥夫婦帶同子女定居香港,長子方曼生說當年父親經營地氈生意,五○年不幸病逝,中年喪夫,對方召麐打擊甚大,連熱愛的藝術創作也提不起勁,後來老師趙少昂勸她重拾畫筆寄託心情,她才重新繪畫,經多年努力終自成一家。
教導八子女「走愛國路」
方召麐與一對孖女安生及寧生關係最密切,最疼惜的是孻仔津生,寧生居於母親附近以便照顧,安生則習慣每星期二與母親共晉晚餐。雖然方召麐從不左右兒女決定,只教導他們「應走愛國的路」,但緊張他們的前途,陳方安生擔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時發生「郭亞女事件」,她便親自致電女兒安慰,九九年陳方安生屆退休年齡,獲前特首董建華邀請留任,陳方安生透露最支持她留任的就是母親,方召麐當時說,「六十歲還很年輕,又不是神志不清。」
九十年代方召麐在畫壇漸露頭角,回歸前陳方安生被視為「港英餘孽」而仕途不明朗,後來因祖父方振武是抗日名將而與北京關係解凍,方召麐的作品更成為女兒與中方促進關係的橋樑,方召麐曾繪畫《平穩過渡長卷》代女兒表心迹,又送贈前港澳辦主任魯平一幅《平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