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搭由荃灣兆和街開出的82號專線小巴,不消二十分鐘,就到達城門水塘菠蘿壩,從小巴站旁拾級而上,便身處自然教育徑的起點。小徑蜿蜒伸展,沿途林幽風清,景致醉人;在有情山水之間,擁抱大自然的一刻,豈能不滿懷歡欣?
悠然漫步於菠蘿壩自然教育徑,可見遊客中心旁植有一株十多呎高的欖仁樹,春意綿綿,不見深秋時鮮艷緋紅的葉子,代之則是翠綠嫩葉。這樹本應挺拔通直,奈何軀幹半彎,想必是因為受到旁邊的老潺槁樹欺壓所致。
欖仁樹(學名Teminaliacatappa)屬熱帶大喬木,花期四至七月,一至二月果熟,高度耐鹽,樹性強健,其果實形似杏仁,故英文有TropicalAlmond之稱。核果為橄欖形,故名欖仁。它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海岸樹種,亦常用作庭園遮陰樹或行道樹,老樹會形成板根,穩固於地。葉片叢聚在短枝梢,每當入冬落葉前便會轉變成鮮艷的紅色,為一種可供觀賞紅葉的樹木。其果皮含鞣質,可製成黑色染料;成熟的果仁可生吃,或烘烤、油炸或水煮;欖油芳香含杏仁味,可製成食品添加調味料。民間用其葉子製作茶葉,因含鞣質,能消炎退火,更有指在紅葉自然落地時即時撿拾,可用以入藥治療肝病。
春風輕輕一吹,把我從植物學家的夢境中,帶回鳥語花香的自然教育徑上,驚覺應該把握這良辰美景,好好探索這條滿眼自然勝境的林間步道。
撰文及圖片:漁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