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珠海機場快有運行

理財智慧:珠海機場快有運行

有報道說,香港機場管理局將會承包珠海機場的管理及營運,計劃為期20年。香港機管局將會持有55%的新合資公司股權,而據比例推算,出資大約1.98億元人民幣。
因為持股比例超出五成,所以原則上,機管局擁有營運的話事權,有望引入港式的管理方法,把珠海機場的營運狀況改善過來。
據有關的協定,是次交易並不涉及機場的資產及負債承擔,純粹為管理協議,否則,單是出資2億元,可能連興建一個機場大樓也不夠。

定位欠明確

過往珠三角區內各自為政,很多基礎建設都有重複之嫌。以機場為例,區內就有香港國際機場、深圳機場、珠海機場、澳門機場及廣州機場等。
單一區內便有五個機場,航空的競爭自然十分之大,而其中就以珠海機場最缺乏競爭力。
香港機場以國際航運為主,廣州機場就以國內航運為主,而深圳就介乎香港與廣州機場之間,澳門則以台灣航班及廉價航空為主,唯獨是珠海機場缺乏明確的定位,以至客量及貨運量均不足,導致連年虧蝕。
珠海機場於95年啟用,總投資額達60億元人民幣。機場可處理1200萬人次客運量,但啟用之後,使用率卻不足10%。香港機管局以小量資金得到珠海機場的管理權,其實可說是互惠互利。

可締造雙贏

如果營運情況得以改善,那麼珠海政府便不用每年再負擔龐大的機場營運支出;而香港方面,因為香港機場的貨運量很快會飽和,加上建設需時,珠海機場便可及時承擔部份貨運。而港珠澳大橋的興建,更加強了由珠海機場轉運貨物到香港機場的方便,大大增加兩個機場的協同效應,令港珠雙方可雙雙受惠。
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