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緊急修例禁止散養家禽引致連場風波,但一份由新西蘭專家於兩年前提交予港府有關本港爆發禽流感風險研究報告,早已提醒當局加強管制散養家禽及走私禽鳥;並指若在港設立屠宰場,應以冰鮮取代活禽,屠宰場選址應是遠離民居的新界,而非早前政府選用人口密集的西環。有立法會議員批評當局必須解釋為何沒有及早採納該報告建議,否則就有足夠時間處理散養禽鳥問題。 記者:梁洵瑜
該份報告名為QualitativeRiskAssessmentforAvianInfluenzainHongKong(香港出現禽流感風險研究報告),於○四年一月提交漁農自然護理署,報告由新西蘭Massey大學的RogerSMorris教授領導包括流行病學及家禽衞生專家的小組進行。
該報告分析本港出現禽流感風險,當時已提出南中國是爆發新品種流感的關鍵地方,因區內飼養大量及品種繁多的家禽,飼養方式及人口密集都增加爆發風險;並指野鳥、過境旅客、沒有生物保安措施的非商業雀鳥及散養家禽都存在爆發禽流感風險。
散養可成播疫源頭
新西蘭專家指出二十隻以下的散養禽鳥並無任何監管,卻能與野鳥接觸,是散播禽流感主要源頭,建議港府為這些禽鳥免費注射流感疫苗,從而確認及掌握有多少散養禽鳥,以便推行管制措施。走私禽鳥爆發禽流感的風險遠較在商業農場爆發為高,如走私寵物鳥、鴨及其他禽鳥等要加以警誡和教育。
報告建議二十項減少禽流感爆發措施,並羅列利弊,包括以冰鮮或急凍禽肉全面取代活雞,可大減人雞接觸而感染禽流感的風險,若屠宰場設於本港,選址必須遠離民居,最好在接近邊境雞隻入口的新界地區,但政府其後卻提議在西環人口集中的地區建立分區屠宰場,反映政府並未接納專家意見。
議員:當局須解釋
若屠宰場設在本港以外地方,好處同樣是減少市民從活雞中感染的可能性,但強調單一屠宰場處理會較易管理,無論屠宰場在本港或境外,報告認為習慣進食活雞的市民未必能一時之間適應,或會增加走私雞問題。
若由本地屠宰場供應冰鮮及屠宰後即時包裝的雞隻,可滿足市民吃活雞需求,但若處理不善會容易產生如沙門氏菌等致病菌。
據了解,當時漁護署接獲報告後,有提交予相關部門,但本報查詢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多日均未獲回應。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郭家麒批評當局必須公開報告,解釋為何未有及時接納報告建議,他指出若及早研究管制散養家禽,時間充裕,或能避免引起市民及鄉議局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