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行政總裁楊日昌,為該院在科技研發成果能作商用技術轉移訂下目標,希望在5年內獲得技術轉移收入達3.92億元,在第5年,來自技術轉移的收入,會佔整體研發費用開支的40%。
【本報訊】楊日昌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應科院未來希望成為生產大量世界級知識產權的「機器」,並於5年內,在港建立8至10個核心技術中心,使香港成為大中華區內佔領知識產權價值結構的制高點。現在應科院已在互聯網多媒體、發光二極體、先進半導體封裝和先進無線技術方面,成為大中華區領先技術中心。
銷售收益可達研究費50倍
現時應科院每年的研發費用開支約2億元,他表示,每個科研成果的轉移費用,若商戶要求獨家擁有權,作價相當於研究成本的數倍;若不需獨家權益,則收費約50萬至100萬元。由於應科院目標是協助香港及珠三角工業長遠發展,他偏向有關科研成果能讓更多廠家共同分享。
由於研發成果均是一些領先的資訊及通訊技術,楊日昌表示,當廠商購入有關技術後,需要2年時間將其商品化,然後把產品推出市場,而產品帶來的銷售收入成果則要5至10年才確實反映出來。屆時新技術產品的年銷售收入,將可達研究經費的20至50倍。應科院亦會將科研成果向國內企業推介,現時正計劃與TCL集團設立共同實驗室,又與中芯國際(981)組成策略聯盟。
另外,創新及科技基金將於未來5年撥款17億元予應科院,承辦資訊與通訊科技研發中心。他指出,中心將於4月1日運作,首年營運費用為2.3億元,於第5年可取得技術轉移項目100個,專利申請200個。屆時人手增至800。對於該中心所獲撥款較其他研發中心為高,他解釋,資訊及通訊乃尖端科技,面對較大風險,科技價值亦較高,因此需要較多撥款。
通訊研發中心4月運作
他又介紹,應科院已取得科研成果的技術,其商用市場空間廣闊。例如獲列入為國家級主體技術的發光二極體(LED)背光模組技術,當中LED屬於重點新半導體科技,為未來照明及顯示器的新基礎技術,未來10至20年將取代傳統的燈泡,市場規模可達1000億美元。又例如另一致力研發的先進半導體封裝技術,將是未來無線移動輕薄短小產品的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