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巨基已很久沒演港產電影,上一部由他領銜主演的,已是八年前的《天旋地戀》,當時的他仍未大紅大紫。還以為紅了的他接片會比較有要求,而且《野蠻秘笈》好歹排在大陸賀歲檔期上映(內地取名《野蠻秘籍》),質素應該有啲保證啩?點知唔係咁。
如果你認為王晶出品必屬爛片,咁你就錯嘞。遠的不說,去年他的《黑白戰場》便榮獲「香港評論學會」最佳編劇獎,三年前的《黑白森林》亦見得人。王晶不是不懂拍結構完整的電影,問題是他的評量標準一點不嚴謹。他對批評大概已經太習慣,你有你彈,他繼續食噱頭,小本經營,密食當三番。只要電影能賺錢,便證明觀眾可以接受。閣下不屑到戲院看,沒相干,待你在某個鬱悶的傍晚逛進影片店,被工作折騰了一整天的你已不願動腦筋,你只想找點樂子,看套東拉西扯的電影東拉西扯一番,你想起那個九唔搭八的導演,你就是愛他夠raw,嘲笑也是笑,兼且可以罵:「哈!咁都得呀?」頓然,你感到開懷了,自我價值也得到提升了。
《野蠻秘笈》的劇情與「野蠻」毫無關係,早前《我的野蠻女友》在內地選取電視版演員,大概王晶見機行事,硬食「野蠻」兩字。張栢芝名叫上官靈鳳,古巨基名叫古龍,森美名叫金庸,大橋是在現代城市玩武俠傳奇,結構模仿《神鵰俠侶》。陳舊的說故事方式,意料之內的起承轉合,堆堆砌砌,倒不乏笑位。
有時,製作馬虎的電影,反而更能考驗演員的演技。嚴格的導演會訓導演員,替演員執漏,唔好拍到好為止。相反,遇上欠缺qualitycontrol的導演,埋位就拍,NG不多,演員交甚麼貨,便直接傳真到觀眾面前。老戲骨黃一飛、許紹雄、林雪游刃有餘,元秋和元華卻甚是生硬,由此推敲,他們在《功夫》中的佳績,周導演貢獻良多。至於古巨基,他的表現拘謹,不知道是沒有喜劇細胞,還是要保護形象。全片最搶鏡的非森美莫屬,觀眾的大部份笑聲都是獻給他的。繼鄭中基後,森美大有當上新一代笑匠的潛質。
最後要講穿崩位。王晶鮮有涉足武打題材,在片中也來一幕孩童飛身叠羅漢的電腦特效大場面,但是那些孩童竟然擺明車馬有一張動畫臉;還有上官靈鳳與紅紅在山峯對峙一幕,虛擬背景與人物的移動完全脫節,站着的紅紅如像在空中浮游。唉,雖說沒甚要求,但也不能太假嘛,電腦特技比起在片中穿吊帶背心的張栢芝的胸形更假,咁點得㗎。
撰文:阿童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