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上周於國會首次發表其對經濟前景的看法,雖然伯南克對利率走勢未有明顯啓示,但本港銀行已急不及待因應本身資金情況而調低按揭利率,物業按揭市場再度成為同業間尋求資金出路及爭取客戶的目標。另一邊廂,銀行亦不斷調整收費,希望藉此減低經營成本及增加收入。
雖然按揭利率競相調低以及增加服務收費已非新事物,自從存款利率協議取消以來,這基本上已成為銀行業的發展大方向之一。但今次的動作相信已顯示銀行面對競爭及經營成本上升的壓力仍大。其實,近年本港銀行不斷推動財富管理等非利息收入業務,透過各種優惠及贈送禮物以吸納客戶,客戶人數的確大增,但最終能成為該銀行具潛力及真正客戶的比率料不高,因此,銀行也只得透過向一些「不活躍」及「小存戶」收取服務費,彌補投放在這些戶口的行政及各項後勤支援開支。
經營壓力難置身事外
以本港上市銀行為例,成本對收入比率一向優於同業的恒生銀行(011),去年上半年的比率亦上升至26.7%(較2003年全年的25.4%及2004年的26.3%為高),中銀香港(2388)去年上半年的成本對收入比率更達32.5%,因此,如何拓展收入及減低成本仍將是未來銀行業盈利前景的一大關鍵。
對大型銀行而言,近期市場資金充裕,確令其經營增添困難,滙豐銀行率先將樓宇按揭利率由優惠利率減2.75厘(即減至5厘),已令按揭利率戰一觸即發。
在面對存款額龐大及存款利率調升的情況下,大型銀行短期仍面對息差收窄的困擾。
相反,市場資金充裕,拆息回落,對中小型銀行則相對較有利,由於它們較依賴同業拆借資金,因此,資金成本亦得以減輕,而近日中小型銀行股表現優於大型銀行股料已說明了當中的一個原因。
當然,市場對東亞銀行(023)業績作正面反應,以及亞洲金融(662)出售亞洲商業銀行股權之憧憬,亦令中小型銀行股借勢突破。
究竟,這些利好因素是否已充份反映於中小型銀行股股價上?
筆者認為,大型銀行目前所面對的經營壓力,中小型銀行最終亦難以置身事外,可以預期更多大、中、小型銀行將調低按揭利率,因此,不宜對中小型銀行股持續憧憬,2005年度業績表現一般,上述的利好因素已於股價上充份反映,現時只是趁機套利的時機。
大型銀行方面,滙控(005)、恒生將於下月初公布業績,由於股價仍落後,投資者可持貨觀望2005年度的成績表,然後再作部署。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