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遊1:有風駛衋箏

短線遊1:有風駛衋箏

數天前的情人節,有否把你的銀包榨乾榨淨?不過,拖不能不拍,經濟拮据都照樣可以和女朋友浪漫談情。天陰陰也不知去哪裏好?帶她到郊外放風箏,呼吸新鮮空氣,彼此的感情更能在風箏的一收一放間大大提升,而且消磨整個下午,只不過一百元左右,總比行街、看戲或是唱K有新意思和經濟吧!

文︰關敏琪
攝影︰陳盛臣、陳陶鈞
模特兒︰Meko、Patrick(TheGroup)

■每逢周末,都會有很多一家大小走到郊外野餐和放風箏,盡情享受家庭樂。雖然小朋友不懂放風箏,但是看着天空飛得高高、多不勝數的風箏,也足夠他們開心上半天。

紓緩眼睛疲勞

香港國際風箏會會長兼擁有「風箏大王」美譽的陳火光,自8歲起開始放風箏,現今已七十有七,但聲如洪鐘,身手敏捷,看起來大概只有五十多歲,常放風箏正是他「抗衰老」的秘方之一。他說︰「經常到郊外放風箏,望着遠山密林、碧海藍天,空氣又新鮮,心情隨即舒暢起來,大人玩就能紓緩眼睛疲勞,小朋友玩就能減低患近視的機會,是靜態而健康的運動。」火光叔年輕時就愛玩普通風箏,近十多年就迷上機械性風箏,不惜花上合共數萬元從內地搜購心頭好,愛其飛天後能展現活靈活現的神態,教人歎為觀止。機械性風箏要有4級或以上的風勢才適合放,除了因為風箏較重之外,也只有大風方可夠力撥動風箏上的齒輪,令它造出各種動態。
他說︰「風箏有3益4害,3益是天陰、風及無雨;4害就是電線、燈柱、森林和高樓大廈,只要謹記這些重點,放風箏絕對沒有難度。」

■風箏大王陳火光每年4月都到山東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國際風箏節。

■龍是串式風箏的經典款式,長至十數呎,要多人合作才成事,這款是迷你版。

火光叔珍藏

機械風箏之一「福壽齊天」($7,000),蝙蝠又名蝠鼠,「蝠」字取其諧音「福」,而蝙蝠上畫有巨大桃子,桃子寓意長壽。放上天空後,隨着風吹動齒輪,蝙蝠的頭部會向左右轉動,嘴巴也會開合,形態栩栩如生。

愈放愈解放

都市人生活緊逼,工作壓力大,連拍拖也走到煩囂的街道上,爭執也特別易生。柏健中醫藥診所中醫師葉蘊賢說︰「放風箏有走動,能伸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加上郊外空氣清新,對腦部與心肺功能都有幫助。而且無論一家人或是拍住拖去玩也好,輕鬆愉快地度過一日,令身心都得到解放,身體的免疫能力也大大提升。」

■拿起一隻比他還要大的風箏,難怪小朋友顯得摸不着頭腦。

三級風力即出發

放風箏最方便之處,就是事前只需要兩個準備——預早看清天文台的天氣預報,風力達至少3級,要是風力不夠,任憑你的風箏再美,技術再超凡也徒然;然後必須搞清楚到達放風箏場地的路線圖,免得到時盲摸摸,失威於女友前。
今日的目的地是大坳門,至於主角「風箏」就可在附近的小賣店購買,那裏有齊紙、膠及絹做的風箏,以及多種長度的線轆。不同質地的風箏,只是為了做出各種色彩鮮豔的圖案,和立體感強烈的形狀;而紙做的當然最易高飛,最適合新手不過;而塑膠與布料製的風箏,就比較耐用和堅韌,即使墜地也不會即時破裂。

專業VS新手

■專業的放風箏人士會在褲管上加上兩行膠墊,用作加速收放風箏線。

■風箏最經常的墜落點——樹上,拾取要輕手一點,否則很容易被樹枝刺破。

燒埋嘢食至過癮

西貢大坳門郊野公園(我們多數稱為大澳門)不但是中小學的(秋季)旅行熱點,也是首推的放風箏地點,那裏有專用風箏區,而且交通方便,更附設燒烤場,還有快捷乾淨的電爐供選擇,附近的茶水亭亦有燒烤包、飲品及小食等出售。

■放完風箏又可以在這裏燒烤,悠然自在地度過一天假期。

其他熱點

然而,算到更適合放風箏的地方,大坳門只屬次選,同樣在西貢的塔門和龍蝦灣、飛鵝山、東龍島等,景觀遼闊,風勢也大得多,風箏自然更容易放得又高又遠。惟交通不夠方便,要自行駕車或乘街渡方可到達,去這些人煙稀少的地方前,最好自備糧水。

■大坳門的茶水亭有出售南強牌線轆,500米及1,500米分別$25及$40,絹風箏$20一隻。另有粉麵、小食、飲品、燒烤包$25及燒烤炭$20等提供。

三步成箏

即使你從未放過風箏也不要緊,只需謹記以下三個步驟,必定可以在女朋友面前一放即成功︰
1.把線轆的線端緊繫風箏,繩結不偏不倚是重點,否則會令風箏失平衡,難以飛起。
2.解開風箏尾部的每一張幼紙條,它們不是用作美化,而且起極大功用,能夠平衡和穩定風箏,讓它飛得更順暢。
3.天空愈高處,風勢愈大,所以最好在大風時把它放上天,線放得愈長愈好,而且要時常把線保持在繃緊狀態;到風勢開始變弱時,線就要馬上收回,迅速收緊線有助維持風箏繼續在天上飄搖。

■替風箏打結時,要注意風箏上兩線之間與結的平衡,形成接近一個等腰三角形,使風箏能順風起飛。

小心無尾風箏

不過,在風箏場中,有不少「𠝹鳶」高手,割斷別人的風箏是他們放風箏的目的,能在過程中獲得無限勝利感,好勝人士必玩。他們使用的風箏線十分鋒利,風箏多呈菱形,沒特別圖案,尺寸較一般細小,而且無尾,方便他們把玩花式。所以為免你的風箏在眨眼間被放生九千里遠,最好盡量遠離這類風箏。

風箏又叫南鷂北鳶

風箏起源於中國,至今已有2千多年歷史,從前有人在風箏上紮上一把弓,當它升空後,發出一種如像古箏一樣的弦音,所以命名「風箏」。它亦有「南鷂北鳶」的別號,在北方被稱「紙鳶」,南方人則稱它為「紙鷂」,鳶和鷂均是雀鳥的品種之一,比喻為紙做的飛鳥。

交通:到西貢大坳門郊野公園,在彩虹乘搭91號巴士($6.1),或在將軍澳寶琳地鐵站側的巴士站乘16號綠色小巴($7),在大坳門路下車,步行約15分鐘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