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心 - 鍾偉民

修 心 - 鍾偉民

《西遊記》八十五回,孫悟空問唐三藏《心經》要義,他師父回答:「千經萬典,也只是修心。」這「修心」,算是說到骨節眼上了。
二十回開頭,有稱頌《心經》的偈語:「法本從心生,還是從心滅;生滅盡由誰,請君自辨別;既然皆己心,何用別人說;只需下苦功,扭出鐵中血;絨繩着鼻穿,挽定虛空結。」光是一條「涼瓜」,就有人覺得苦,有人吃出回甘好滋味;痛苦和快樂,有時候,真的「皆己心」,能調心,苦,也可以變樂。
當然,肉體的痛楚,是比較客觀的,肚痛,就是肚痛,好難靠「修心」徹底消滅。
「修心」,是一輩子的事。心臟,是一個器官;心,卻是一隻大碗,載滿了忐忑,這顆心,時刻在苦海漂浮,有人沉淪,往賭廳桑拿場中尋樂趣;有人找岸,然而,岸在哪裏?不能外求,只有「修心」。開題是:心,怎麼修?有人愛吃水魚,也愛抓了水魚,再放生,認為「放生」是功德;其實,吃和放,互相抵消,白忙一場;最可笑的,是自覺做了好事,修了心,再去開懷大嚼,水魚,死得更多了。

或者,「修」,可以是「修理」;唸佛有用,用處,是讓人能定;定,能生慧,生了慧,就可以好好修理自己。我修理自己的方法,有一個,好荒唐,就是:買東西。荷包本來腫脹,轉眼間,空空如也,買東西了。
月來,每隔幾天,就經過一個景德鎮來的陶藝展銷場,每回經過,就買幾個大花瓶,大水缸,一點算,原來已經買了十幾二十個,堆在新屋裏,沒入伙,屋,已經變了貨倉。沒打算變賣,看賸了,搬一兩個到店裏,逢年過節,客人買東西,買得既痛快,也爽快,就送一個大瓦缸讓他扛走;禮多人不怪,這禮,不僅多,還厚而大;分享這幾十斤的快樂,等於積德。
身外物,再愛惜的,來了,又去了,人就慢慢豁達,少了「我執」;因為自己「執」完,不「執」了,可以送給人家去「執」;「執」變得流動,不實在,對人對事,就從容。「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喜歡,就拿去。」這樣的心念,能傳染人,對人,對事,對物,能說一句「沒什麼大不了」,這心,就算修得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