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服食薄血藥的心臟病病人,早前因血管炎到上水北區醫院治理,疑因醫護人員替她抽血時手勢差,以及沒有在抽血前向病人解釋服食薄血藥病人可能較難止血,及按壓時間須長些,結果導致病人皮下層半小時仍未止血,以致瘀血積聚,手臂十多天也無法伸直。
患有慢性風濕性心臟病的陳女士,去年接受心臟手術後,一直服食一種令血液不易凝固、減低血管栓塞,俗稱薄血藥的抗血凝劑Warfarin。
陳女士稱,上月二十日,她因皮膚出疹,於是進入北區醫院治療,其間須定時抽血檢查。她住院首三天,均由護士替她抽血,相安無事。但第四日改由一位實習醫生替她於右手臂上抽血。
手臂如氣球般脹大
她稱,該醫生事先沒有向她解釋服食薄血藥的病人出血量會較多,及按壓止血的時間需較長。另外,該醫生亦沒有如其他醫護人員一樣替她先綁紮手臂,又因多次「拮針」不成功,令手臂十分疼痛;至最後一針抽血成功,該醫生只着她自行按壓針口,沒說要按多久,然後便離開。
由於針口位劇痛,她按壓了近半小時仍未紓緩,手臂亦愈來愈腫脹,「冇血滲出嚟,但係手臂裏面好似吹氣球咁,不斷係咁脹大。」她惟有呼喚護士前來協助,但她右手臂已完全腫脹及痹痛,十多日也未消腫,以及右手臂不能伸直,連日來在醫院均須服食止痛藥及做物理治療。她懷疑有人抽血手勢不善或程序失誤,令她承受不必要的痛楚。「明知我食開薄血藥,出血會多,抽血時就應該小心啲吖嘛!」
北區醫院行政總監函覆本報表示,陳女士患有慢性風濕性心臟病,於去年植入人工心瓣,並需長期服用抗血凝劑,防止血栓形成,減低血栓塞或中風的風險。
上月二十日,陳女士因血管炎入院接受診治,其間醫生在她右手進行抽血檢查,因抽血針在其血管內移位,血液溢出至附近的皮下組織,形成血腫及引致疼痛。醫生已就其情況處方止痛藥及安排物理治療,現時情況已逐漸改善,預期兩至三個星期可以康復。
針口現瘀血屬常見
一般而言,病人接受抽血後,若針頭在血管內移位或按壓止血方法不適當,針口部位出現瘀血是常見現象。至於牽涉程度及範圍,則因人而異。
由於陳女士長期服用抗血凝劑,增加身體出血的風險,加上針嘴移位,引致出血量較多,醫生已就其情況提供合適治療,紓緩其不適的症狀。
(○二○一○一九)
蘋果投訴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