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正研究分階段增加公立醫院醫療收費,但不會一次過大幅加價,未來不同種類的醫療服務如急症室及長期住院等,會有不同的政府資助比率,急症室服務資助率會較低,即病人要付出多些醫療成本,但政府期望未來市民用於醫療費用的開支,不會超過其收入的一成。 記者:梁洵瑜
醫院管理局與衞生福利及食物局正研究增收醫療收費,會在本立法會年度結束前提交立法會討論。去年政府曾提出討論,急症室增收費用至二百元,住院費每日由現時一百元增至五百元,但即時被批評增幅太高。
據悉,當局考慮分階段增加收費,但不會一次過大幅加價,並同時檢討不同種類的服務,如急症、急症病床及長期病患等服務的成本資助會有分別。消息人士說:「唔會每樣嘢政府都資助九成七咁多」,例如長期病患的服務,政府資助成本上會較高,因為病人長期依賴;但急症室求診者,病人多數都是一次過求診,市民可能要支付較多費用。
正調整收費及安全網
政府現正研究收入較低的中產人士,其用於醫療費用上的比率為何,以協助政府調整收費及研究安全網。據了解,當局會考慮一個可以廣泛應用於各類人士的安全網,並以病人的收入及病情作考慮,政府期望市民用於醫療上的費用,不會佔超過市民收入的一成為限。
此外,衞生福利及食物局正研究的醫療融資方案,也會在今年年中提出,並諮詢公眾。消息人士指出,諮詢期會較長,政府或可以至今年年底,甚或至明年,在收集民意後才作出定案,但會留給下一屆政府討論,不會在這一兩年內實行融資。
應增加撥款應付赤字
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批評,政府在未推出融資方案前,不宜斬件式增加醫療收費,政府必須有全盤計劃,如未來公營服務及資助模式的具體安排,才可決定市民支付費用的水平。他指出醫管局面對人口老化,政府若不增加撥款,根本無法以加價來處理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