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報 - 陶傑

電影海報 - 陶傑

奧斯卡之戰,應該是《斷背山》和《慕尼黑》之爭。
但至今為止,《斷背山》上映十周,票房直逼至今七千萬,《慕尼黑》八星期只有四千多萬,李安的票房同期擊敗史匹堡,除了《慕尼黑》出師不利,剛好碰上中東一連串恐怖襲擊,其中還有市場學的真理。

《慕尼黑》輸在什麼地方?我認為輸在一張海報。《慕尼黑》的海報,是男主角殺手阿夫納坐在旅館的床邊,只見一個黑影,雙手提着槍,一臉沮喪,陷入了沉思。
《斷背山》的海報,卻是陽光普照中的兩個清朗俊逸的牛仔,肩背對偎,面露微笑。
電影觀眾在買票進場之前,看見海報,先會從海報猜測電影的故事主題。其實兩張海報的主題都有點曖昧不清:《慕尼黑》的一張,幽森悲涼,但觀眾不會知道海報中的男主角是殺手,以為他瀕臨精神崩潰,把玩着手槍,一心只想自殺。他為什麼想死?海報沒有表達,只會令人悲觀憂愁,而又毫沒來由,這樣的影像對觀眾缺少了一點點吸引力。
《斷背山》卻不同。兩個西部牛仔很快樂地站在一起,晴朗而和諧,同性戀的意識巧妙地隱藏起來,只令人想起田園、陽光、友愛,乍眼看還以為主題健康,老少咸宜。
《慕尼黑》的宣傳策略,錯在過份強調一九七二年慕尼黑奧運村的屠殺事件。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政治了,還有以巴仇殺,電影觀眾多年輕人,除了新聞工作者、大學教授、退了休的體育界人士,誰會記得一件舊新聞、了解錯綜複雜的中東局勢?《慕尼黑》應該只重點宣傳:這是一部驚慄緊張的奇情電影,不要講太多的政治,讓觀眾不明不白地進了場,從故事和人物重認一九七二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發生了什麼事,由電影的奇情開始,對中東發生興趣。
事實上,《慕尼黑》也是一部傑出的驚慄片(Thriller):其中家居電話炸彈一場,電話鈴聲一響,只要一接電話,殺手在街角一按遙控器,電話就會爆炸。本來想炸恐怖分子的父親,但他的小女兒卻接了電話。這時一輛貨車停在街上,擋住二樓的窗戶,殺手看不見誰接的電話,正要按掣引爆。要拯救無辜,怎麼辦?這一場戲,就拍得很有希治閣水準。
好戲連場,只是海報不濟,多麼可惜呢。其實《慕尼黑》的海報也充滿哲理,只是大眾是來尋求娛樂的,只是騙取消費者一刻的感覺,叫他掏腰包,只是一刻那麼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