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明市場運作 如何保障市民? - 李兆富

蘋論:不明市場運作 如何保障市民? - 李兆富

從前有一條小漁村,曾經因為氣候變化而出現了百年一見的鱷魚患,當時的村民便重金禮聘專業獵人殺鱷魚,亦負責教育村民防獸自衞的功夫。可是隨着時代進步,不要說鱷魚消失了好幾十年,甚至連野豬和黃鼠狼這些小野獸都成為老饕追求的珍品,可是獵人仍然在支領公帑。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獵人每月繼續開班教授狩獵技巧,亦將偶爾捉到的山雞野鴨送給野味店。
雖然曾經有村民質疑,是否有必要繼續以高薪厚祿供養這一班與時代脫節的專業獵人,但是獵戶的回覆卻是非常肯定︰「兇猛的野獸仍然隨時有可能再為禍人間,你們要繼續支付我們的薪水,因為我們已經打算成立新的巡邏小組,到郊外找出更多為禍的猛獸。」其實郊外根本沒有甚麼猛獸。
其實村裏有農戶閒暇會以狩獵為樂,亦有人以打山雞野鴨為生計,獵戶與民爭利,更加硬性要求村民支付薪水,這種訴求是否合理呢?亦有人懷疑,這些獵戶已經好幾代沒有對付過真正的猛獸,倘若真正危機到來時究竟他們有沒有能力去保護村民呢?其實答案很清晰,獵戶不會對付猛獸。消委會就像故事中的獵戶,既然原有的存在目的已經失去意義,便四出去找尋其他的職能。
一九七四年還沒有互聯網,傳媒機構之間的競爭亦沒有現在這般激烈,像消委會這種組織,還可以說有點用途。可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究竟消委員這樣以公帑為生的組織,還有沒有存在價值呢?事實上,就算是消委會成立之初,當時的財政司司長亦表明成立這個組織的目的是為了順從民意,而並非承認市場有人進行牟取暴利的勾當。

若說市場上有商戶以詐騙手段去牟取暴利,甚至是蠅頭小利,都應該予以狠狠打擊。問題是消委會在打擊欺詐商業行為的能力會比警方高嗎?每月一次的《選擇》月刊,發放消息的能力會比大眾傳媒有效嗎?消委會以法定職能去為公眾提供免費資訊,這種偉大任務當然是無可抵抗。可是當消委會的內容與事實有出入的時候,對消費者以及公眾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呢?
像消委會二月十五日發表《銀行調整息率快慢不一》的報告,完全漠視貨幣及資本市場運作的原則及理論,以民粹手法混淆市民對事實的理解,究竟又是否恰當的做法呢?最諷刺的是,當消委會煞有介事地要求那些認為本港有加息空間的人士要解釋他們的觀點,美國聯儲局主席亦在同日發表尚有加息空間的言論。消委會究竟是否明白市場如何運作?
其實有沒有消委會,市場一樣健康運作。當消委會發表同日便有銀行提出超低息率的按揭產品,在市場競爭之下自然有人去為消費者提供選擇,又哪用消委會的官僚操心?其實消委會的歷史任務早已完結,官僚千方百計去證明市場剝削,還不是像獵戶那般為了尋找對付目標,去找出那根本不存在的猛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