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昇錢談:通脹猛虎悄然襲全球

恆昇錢談:通脹猛虎悄然襲全球

通脹在2005年未如市場預期般構成威脅,實與傳統智慧背道而馳。如果是來自火星的訪客,瞥見商品市場的表現,或會對通脹未成禍患感到難以置信。很多對現代經濟極為重要的天然資源皆錄得驚人升幅──油價上漲40%,創下70美元一桶的全年高位;銅價也急升45%。至於鈔票價值備受質疑時更具保值作用的黃金,也錄得17%的升幅。然而,只要仔細研究全球先進工業國經濟的消費通脹數字,或可看到一些通脹壓力已浮現的端倪。

以七大工業國(G7)的消費物價為例,扣除食品和能源後,去年11月的按年通脹率只輕微上升1.7%,略低於前年同期的1.8%升幅,與傳統智慧所想像的情況,可謂大相逕庭。通脹維持溫和,原因有數個,最主要當然是亞洲多個新進工業國家製成品的生產甚至服務均見上升,當中包括中國和印度這兩個發展一日千里的國家,令西方經濟的消費物價受壓。消費者受惠於包括消費電子商品以至衣履鞋物等一系列貨品價格下跌,但西方國家的工人卻在爭取工資方面,喪失了議價還價的能力。

貨幣增長 提出預警

眼前的問題是,近年經濟介乎健康或突出增長的良好勢頭,會否隨着通脹在2006年重臨而消失?
貨幣政策學派的經濟學者相信,通脹是貨幣造成的疾病,而目前有迹象顯示病徵日多。在2004年,七大工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增長年率由低於5%升至逾7%。貨幣政策信徒所信奉的老法則指出,貨幣供應的轉變走在經濟活動前頭6個月至1年,超前物價變動則約為兩年。近日多項商業調查顯示,經濟增長正一如預期般加快,意味着通脹在今年稍後時間將會重現。
通脹若進一步上升,其中一個令人憂慮的原因,是環球經濟放緩幅度遠較過去多年為小,儘管亞太地區的產能仍持續上升。七大工業國的產能使用率已由2001-02年的低於76%回升至去年的接近81%(01-02年工業國家正備受科網股爆破、911恐怖襲擊導致信心危機、伊拉克戰事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等問題困擾。)81%的產能使用率,與過去30年的平均水平已大致相若。此外,經濟增長正逐步走強,但企業投資疲弱,令七大工業國產能方面的擴張受到遏抑,意味着設備使用率會進一步上升,最終將遠高於平均水平。

失業率降 促成加息

在以往,高於平均水平的產能使用率,一般會在幾季後於消費物價通脹中得到反映。根據過去經驗,趨於緊絀的勞工市場,可預示通脹即將攀升,並為西方經濟大國亮起警報。但縱觀全球失業率已跌至自200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情況在一些過去幾年經濟表現最疲弱的西方國家尤為明顯。其中歐元區成員國失業率的下降速度最快,自去年首季至今,失業率經已下降0.5個百分點。有見及此,歐洲央行於12月調高回購利率0.25厘至2.25厘,所作決定便不令人意外。而早於2月初得悉歐洲央行有意進一步加息,同樣在市場意料之內。
至於位處歐元區西面的英國,市場原本憧憬英倫銀行會在去年8月減息0.25厘,展開新一輪放寬貨幣政策的序幕,以回應經濟數據趨弱和物價壓力下降。然而,市場這些期望可能落空。最新的數字顯示,英國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在2005年下半年增長了0.6%,而消費者開支的增長亦出現反彈,部份原因是樓市再度回升。此外,英國廣義貨幣供應在12月份亦繼續膨脹,並創下12.6%的過去15年來最大年度增幅。
在大西洋彼岸,伯南克剛宣誓成為美國聯儲局第十四任主席,現時除了要努力建立在金融市場的威望外,同時也面對類似的問題。過去多年來,他的前任格林斯潘享有環球經濟氣候相對溫和之利,但從現時開始的貨幣氣候,恐怕不會溫和如昔。
JohnJay
國際業務發展董事
恆昇基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