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的政治考慮

減稅的政治考慮

高明輝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學生

不少評論都認為,特區政府可於本年轉虧為盈,提早滅赤。即是說,政府不但不需要動用儲備,更有額外的收入,此消彼長之下,政府頓時「手鬆」起來。要處理這一筆「閒錢」,不外乎是減稅或增加開支,以香港這個號稱「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自然是捨後者而取前者。正如經濟學課本所言,減稅可刺激消費、吸引投資、藏富於民等等。但即使不懂經濟,在當前的政治形勢下,減稅對於唐英年司長來說,仍是一着好棋。

過大政府癮代價不小

回顧曾特首上任後,着手推動的,不是自由市場,也未必是復行英制,而是急忙與董朝劃清界線。去年,特首會見民望甚高的前港督彭定康,一改董建華時近乎「仇英」的左派形象;以至近日前財政司郭伯偉爵士逝世,曾氏也不忘表揚其對自由市場的貢獻,表現出他和「大有為」政府的董家班有所不同。倘若唐司長此時增加政府開支,大派免費午餐,無異於向外界宣布特區政府貫徹董氏的經濟政策,向「強政勵治」的曾蔭權摑兩巴掌。
在最近的政治任命中,可見曾蔭權正籌組新一屆內閣,董朝的遺臣如王永平、何志平、廖秀冬等,也被認為是「高危一族」,一旦重彈老調,搞計劃經濟,恐怕唐司長將自絕於下任政府。
當然,以唐家在中國官場的地位,失去一屆政治任命也不等於政治生涯完結,他日仍可參選特首,到時才向中央交代,將此舉解釋為「一貫追隨社會主義道路」。然而,今天中國的「國情」,是奉行比甚麼郭伯偉夏鼎基時代還要極端的資本主義,全國人民發展為主,消費為輔,內地各大小省市正逐步開放市場,發展經濟,香港此時才跟南美窮國一樣「回歸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不但「擦錯鞋」,稍一不慎還會把「最自由經濟」的招牌丟了,曾經要求香港爭取多些世界第一的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問責起來,唐司長自然首當其衝。過一過大政府的癮,代價不小。

即時刺激經濟擴內需

如今經濟暢旺,一向自負的香港人,竟被告知這小陽春是由CEPA及「自由行」帶來的,試問這口氣如何嚥得下?若「唐唐」此時減稅,市民即可搶閘與自由行一起消費,立時刺激經濟、擴大內需,最終稅收更多。既可有政績支持,又可得寶貴的民心,對於其仕途,自然大有幫助。觀乎近年中央的取態,決策層斷然不會委任沒有民意基礎的人為特首。如此一招減稅,一定比甚麼「任三招」、「孫九招」更為有效。
回歸以來,董政權以八萬五、數碼港、中藥港等開頭,但此等計劃經濟最後相繼無疾而終,證明香港始終比較適合資本主義。唐司長何不於此時幫助自己一把,於二月二十二日的財政預算中宣布減稅,將自己的政治前途推向高峯,同時,在無形之間,令廣大市民受惠,真真正正「福為民開」。請問唐英年司長,你會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