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巿民購買蔬菜時,無法得知是否含有重金屬鎘,唯一減低風險方法,就是食用蔬菜前把蔬菜以清水洗滌乾淨,再浸泡在水中約三十分鐘,盡量不要食用非「當造」的蔬菜。浸大有機資源中心主任黃煥忠教授強調,非當造蔬菜可能由農藥催谷而成或影響健康。
清水洗滌再浸30分鐘
黃煥忠表示,要減低食用蔬菜時攝取鎘過量的風險,可於吃蔬菜前把蔬菜以清水洗滌乾淨及徹底浸泡。他曾進行試驗,發現清洗過程可把蔬菜表面含有鎘的沙塵或雜質去除,但卻仍有近六至七成的鎘殘留在蔬菜中,這時可再把蔬菜浸泡在水中約三十分鐘。但他指出此清洗及浸泡的方法對清除白菜的鎘含量沒有顯著幫助,因為白菜葉面較為光滑,相信鎘早已滲入白菜中。
地球之友環保事務經理朱漢強解釋,鎘主要來自電子廠及電鍍廠,工廠廢料污染附近水源,令鄰近的田地受污染。汽車零件同樣含鎘,「我都見過上水、新界嗰啲地方嘅農田旁邊就係廢鐵車場,可能會受到污染。」他又稱,六十年代日本曾因為農作物鎘含量過高,造成至少七十人中毒死亡。
內地早前一項研究也發現,在內地巿場及快餐店有售的野菜「天綠香」,鎘含量超出國家規定標準的四倍,小白鼠大量食用後陸續死亡。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早前稱,今年將全面開展食品和農產品認證,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建立補貼機制,以鼓勵農產品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