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囗再釋義 - 李登

老囗再釋義 - 李登

有讀者來信為「老囗」一詞釋義,看來應是江浙人氏,對語文研究有素。我該管他叫老師,興許不妨稱他「老囗」了。
前陣子我在《老居失匹》一文中,說汪道涵生前曾批評辜振甫是「老囗」。這位讀者指出「老囗」「老居」皆借音,並無正字可據,雖與「老鬼」同音,惟詞義不同。汪稱辜「老囗」,是誇他見多識廣,具豐富政治智慧,有謀略,實乃褒詞,並無貶意。人無分老少,只要做事有辦法,有經驗,有把握,自可稱「老囗」云云。

又說方言有時難用文字解釋,只有自小聽多了,才會明白其理義所在。說的是,謝謝。
我想起匈牙利裔作家GeorgeMikes,有一回從鄰家英國小孩口中學會了mucus(鼻涕)一字。這當然不是甚麼深奧的字,可既是外語,你醒了一輩子鼻涕,沒有人教會你又哪會曉得,就是這麼簡單。
要是方言,尤其像中國方言似的複雜,那麼八輩子也學個沒完沒了。一次遇上「窩心」一詞,發覺相當於粵語所謂「谷氣」,吳語倒解作滿意、高興,意思實在相差十萬八千里。
老舍說他寫《駱駝祥子》時,多虧好友顧石君給他提供了許多北京口語的詞和字。你看,老舍是老北京老作家,還不敢以老囗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