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口「加快減慢」賺到盡

息口「加快減慢」賺到盡

【本報訊】本港實行聯繫滙率制度,一般市民以為利率會緊貼美元利率,但消費者委員會發現,本地銀行近五年隨美國息口調整時「加快減慢」,業主需多付利息,存戶得益較預期少。有立法會議員批評銀行「賺到盡」,令市民百上加斤。

恒生加息最快手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程伯中昨在記者會表示,該會研究本地十九間銀行調整利率情況,發現○四年七月至今年一月,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共升三點二五厘,本港銀行最優惠利率共加二點九二厘,表面上比美國少加零點三三厘;但在○一年一月至○四年六月減息周期,美國利率共減五點五厘,但本地利率只減四點五厘。綜合而言,本港利率減幅較美國少零點六七厘。
程伯中說,美國宣布加息,本地銀行新的最優惠利率普遍在一兩日內生效,反應最快的是恒生銀行,只需一點四日;但一到減息周期,本地新利率生效時間多慢美國三日,其中富邦銀行最慢,遲美國四點八日。若欠銀行三百萬,遲減息四點八日需多付逾一百元。
銀行加息也令存戶失望,因加息周期內,最優惠利率共加二點九二厘,但港元存款利率只加二點六厘;減息期間,存款利率卻較最優惠利率多減零點二四厘。
對於銀行處理息率的手法,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形容,銀行要業主多付多利息,卻不給予存款更多利息,「銀行賺晒,吸血都唔使吸咁盡。」
身兼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的銀行公會主席王冬勝表示,公會將於短期內研究有關報告,但強調息率調整,對借款人及存戶產生不同意義。東亞銀行執行董事陳棋昌補充,銀行釐定息率乃視乎資金成本及業務情況而定。金管局發言人說,利率釐定是銀行商業決定,該局無權亦不宜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