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388)董事會昨日通過第二階段縮窄股份買賣最低上落價位的方案,0.25至20元股份的價位全面收窄,包括窩輪,不包括上市債券,預計7月實施。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表示,收窄細價股買賣差價,可減低交易成本,及提高買賣效率,對投資者有好處。
【本報訊】港交所董事會昨日開會前夕,證券經紀業協會及證券商協會發表聯合聲明,強烈反對進一步收窄股價20元以下的股份買賣價位,認為應維持現狀。但董事會內經紀代表數目只佔少數,未能扭轉局勢。
港交所去年7月已推行第一階段縮窄價位方案,收窄股價30元以上的股份價位,現時則擴展至0.25元以上(見表)。
涉及買賣盤總額60%
是次改動將不影響股價20至30元的股份,其買賣差價仍為0.05元。以去年12月底計算,價格介乎0.25至20元的證券共1387隻,佔成交58%;實施第二階段縮窄價位後,證券將由第一階段涵蓋28隻(佔成交25%)增加至約1429隻,包括805隻股份和624隻其他證券,佔市場總成交約85%;其中股價介乎20至30元的證券共14隻,佔成交2%。以買賣盤計算,第一階段涉及的證券約佔買賣盤活動總額6.5%,第二階段則約佔60%。
周文耀表示,是次收窄買賣差價可達至國際標準,近數月市場成交較大,相信收窄差價不會對大市造成影響。他又指出,措施不會增加經紀的工作量,亦不擔心會令投資者產生混亂。
根據港交所在實施首階段縮窄價位後的分析指出,看來並無對市場流通量或成交額造成不利影響,亦沒有為交易系統負荷帶來負面影響。反而價位縮窄後,股價30元以上股份的交易宗數相對買賣盤數目的比率亦見改善,由49%上升至65%。此外,由於多了買賣盤按即市價格執行成交,取代以限價盤形式的輪候隊伍,買盤及賣盤的輪候隊伍中的限價盤數量也連帶大幅減少。首階段股價30元以上股份的每日平均即日波幅仍然相當穩定。
譚紹興指不利炒即日鮮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新措施對買股票作為投資的人士有好處,「因為不用夾硬要買貴貨,或者被迫以較低價沽售」,但對「即日鮮」的炒家則不利,因為買賣成本增加,會減低其買賣意欲。
荷銀私人投資產品部董事曾愷悌表示,近期國企股的窩輪熱炒,若縮窄國企股的價位,令波幅降低,間接令相關窩輪價不會突然大上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