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青年遭虐打,令駐伊英軍蒙污。於是香港的愛國發燒友如青蠅見血,亢奮不已;且看駐港解放軍八年來僅得一宗鼠竊行為,堪稱軍紀嚴明。他們渾然忘卻香港一百幾十年來也曾是英軍駐守的,卻未見港人偷渡到大陸「尋得桃源好避秦」。
倘若由前駐港英軍司令鄧守仁去駐防伊拉克,或許不至有此劣迹,《春秋》有云:「知者慮,義者行,仁者守。」惜乎現任駐伊東南聯軍司令叫JohnCooper,這就「守」不住「仁」了,Cooper之意為「修桶工」,粵語音譯為「箍伯」,一旦部下失仁失德,便免不了要箍桶和「箍煲」。再考解放軍駐港部隊首任政委叫熊自仁,任內居然秋毫無犯,換了現任政委張汝成,也丟了「仁」字,遂有雞鳴狗盜之徒驚現軍營。
其實「守仁」也者,即人非聖賢,要靠制度去監督。英軍失仁,是英國傳媒窮追不捨爆出醜聞來的,一旦坐實罪名,自有軍法論處。但「自仁」則是不須守而自是仁義之師,好比共產黨的自我定位——「光榮、偉大、正確」,這是不容爭辯的。
細數前緣,英軍早有劣行在案。英夷水兵酗酒,在尖沙嘴打死中國籍男子林維喜,其時九龍尚未租借給英方,清朝官吏依照天朝律例,殺人者償命。而英國自十三世紀就有了巡迴法庭制度,十四世紀人民陪審員制度已定型,自然不能交人讓你斬首。英方認為此屬酒後誤殺罪,要開庭審理,此案為中英衝突的諸多火星之一。在中國歷史教科書裏,林維喜事件依然是英夷辱我主權的鐵證,而非現代文明和法治觀點的啟蒙與輸入。今天要向愛國發燒友說清此案的內在價值衝突,仍如東風射馬耳。袁偉時教授道破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一如「狼奶」,即導致《冰點》被封。可見「官史」之話語霸權宛如青銅瑞獸,威嚴無比,永鎮帝國之朱門。
再看沒有制衡和監督的「自仁」雄師——中國軍隊在一九七九年對越戰爭中的燒殺搶掠,越南《人民報》有一份詳細清單,端的令人髮指。不過連愛國發燒友也認為專制國家的「官史」多不可信,那就略過不提。解放軍戒嚴部隊之六四兵燹,瀝血長街,我武維揚,至今「天安門母親」也不得祭奠亡魂,如此軍隊何止於「失仁」?若然此屬黨指揮槍的「平暴」,那麼,軍隊武裝走私;軍人在廣州街頭群毆計程車司機,令對方吐血數升,更引致計程車集體罷駛;軍隊與警察失和,竟出動一個加強連夷平廣州白雲區的一個公安派出所;軍人與武警在惠州一間夜總會爭小姐大火併,亂槍之下武警一死數傷……凡此種種,都不是「黨」指揮他們去做的吧?
說來解放軍也有大善之舉,那就是派駐海外的維和部隊協助海地完成了民主選舉,可謂恩澤於四海夷狄。至為反諷的是,受其保護的中國人民卻從無選舉權,更不知何日才有。如此仁義之師,也只有中國這樣的仁義之邦才調教得出來吧?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