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的士生意近年每況愈下,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發現,部份運輸公司正經營及出租「載客取酬」的輕型客貨車,接載往來機場的乘客及行李,的士平均每七宗生意便有一宗被輕型客貨車搶去。有的士業界代表坦言,難與毋須負擔高昂牌費的非法輕型客貨車競爭,期望政府正視問題及加強檢控。 記者:蔡建豪
理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去年十一月展開一項的士服務研究,分別檢討運輸署過去四年有關的士經營文件及調查報告,並派出研究員於香港國際機場上落客點進行五天實地觀察,結果發現,該五天合共錄得約八千七百部車輛資料,其中有四成八是的士,百分之八屬輕型客貨車。
長途收費較廉
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熊永達指出,專門經營接載乘客往來機場的輕型客貨車非常活躍,其中兩天的調查數據發現,分別有一成八及兩成半輕型客貨車,被錄得一天內於機場上落客多於一次,有理由相信有關客貨車正經營載客取酬的違法行為,若以的士及輕型客貨車的數量比例推算,估計每七宗「載客取酬」生意中,有一宗會被輕型貨車搶走。
熊永達表示,研究員亦分別致電逾百間提供輕型客貨車公司問價,全部公司報價時均未有查詢研究員會否裝載貨物,足見服務涵蓋載客。至於收費則視乎路程距離,短程與的士差異不大,一百元以上的長程服務,卻遠較的士便宜。
他指出,運輸署○○年至○四年的調查數據亦顯示,市區及新界的士在的士站輪候乘客的時間,分別延長六至十八分鐘不等,反映的士生意近年每況愈下,只有大嶼山的士稍有好轉。
期望政府關注
的士車行車主協會主席鄭克和期望政府關注輕型客貨車非法搶客情況,不排除業界稍後發起請願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