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使用抗生素措施奏效<br>惡菌抗藥情況漸減弱

監控使用抗生素措施奏效
惡菌抗藥情況漸減弱

【本報訊】病菌對藥物出現抗藥性,令病人難以治癒,為防有一天會出現無藥可醫情況,近年醫學界提出慎用抗生素,醫院管理局近年推行監控使用抗生素,伊利沙伯醫院於過去兩年對十二種強效抗生素使用率減少約三成,部份惡菌的抗藥情況減弱,如可致命的肺炎鏈球菌及綠膿桿菌抗藥情況均見轉弱。 記者:梁洵瑜

伊利沙伯醫院微生物部門顧問醫生曾艾壯接受訪問時稱,為防濫用抗生素,近年醫院做了一系列適當使用抗生素工作,包括發放指引,指導臨床應用抗生素時應先考慮一線藥物,如盤尼西林等,有需要才採用較強效的抗生素,並有專人翻查處方,了解醫生若採用十二種強效抗生素是否恰當。
有關措施執行後,使用十二種強效抗生素數量有減少趨勢,以內科部門用量為例,每月處方份量較○四年一月減少約三成,藥費開支因而大幅減少近四成,由兩年前每月用近六十萬元減少至三十五萬元,相反採用一線藥份量則上升逾一倍。此外,氟化奎林酮類(Fluoroquinolone)及巨環類(macrolide)抗生素的使用量更大幅減少,去年九月時的份量只為○四年一月的兩成。

不要濫用避免「無藥醫」

曾艾壯指出適當使用抗生素後,令惡菌的抗藥情況漸漸減弱,部份惡菌的抗藥比率輕微下跌,如肺炎鏈球菌對其中一種抗生素Levofloxacin的抗藥比率,由○三年一月的百分之六,下降至最近的百分之二。此外,綠膿桿菌對其中一種抗生素的耐藥比率,由以往的百分之十四下降至百分之七。
該院研究過一種對超級抗生素萬古霉素呈抗藥性的腸球菌,此惡菌在本港首見於九七年,該院透過院內為一千七百多名住院病人抽取糞便,檢查病人是否帶有抗藥性的腸球菌,結果發現時只有一人有抗藥情況,抗藥比率只有百分之零點零六,比率遠低於美國的兩成。
若要避免有一天出現「無藥醫」的情況,曾艾壯強調市民及醫生均不要濫用抗生素,因為「病菌出現抗藥就好容易,但要走翻轉頭,令惡菌對抗生素敏感就好難」。
曾艾壯關注由去年起本港接連有多宗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個案,病人皮膚都呈現膿瘡,甚至有一名女病人死亡,他相信,現時被發現的個案只屬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