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一年一度對香港財政的評估報告,指港府應考慮適當的財政儲備水平,以增強市場對政府有能力應付突如其來的龐大支出壓力,而毋須大幅改變香港低稅率環境的信心。國基會認為,港府應避免在推出任何稅務及醫療制度改革前,進一步寬減稅項。
國基會代表團去年十月訪港,進行年度評估。報告預期,港府可望在本財政年度達致收支平衡,並認為目前是為應付人口老化挑戰而制訂較長遠財政策略的良好時機。該會又歡迎政府打算就開徵低稅率的商品及服務稅的可行性進行公眾諮詢,並支持政府鼓勵擴大私營機構參與提供醫療服務。
報告對香港的經濟表現給予正面評價,並讚揚港府的財政及滙率政策。國基會估計,去年本港經濟增長為百分之七,與政府的最新預測一致。至於今年,由於預期外來需求略為回軟,預計本港實質經濟增長會放緩至百分之五點五,通脹率則會由去年的百分之一點一,溫和上升至百分之一點五。
已回復對外競爭力
報告相信,本港經濟因應過去七年的不利衝擊所作的調整,可能已經終結,對外競爭力已回復至與基本經濟因素相符的水平。
國基會重申,支持當局承諾維持聯繫滙率制度,認為去年五月推出的三項優化聯滙措施,成功遏抑因市場預期人民幣升值而引發的熱錢流入,有助金融市場在去年七月人民幣滙率升值後保持平穩。
國基會注意到,香港能否繼續維持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須視乎其協助內地進行金融中介活動的能力而定。報告指香港具備成熟先進的金融基建,在這方面應能發揮作用,因此香港與內地金融主管機構的合作與協調將日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