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救阿雞 敬惜性靈 - 陶傑

營救阿雞 敬惜性靈 - 陶傑

大陸禽流感散播,禍及香港。特府頒布「禁止散養家禽條例」,勒令「一隻不留」。
此舉有如五十年代毛澤東頒令「除三害」,叫中國的六億人民殺光麻雀。善用小農社會的喧嘩天性,教草民對天長敲面盆、猛焚爆竹,製造連天累夜的噪音,令麻雀飛得筋疲力盡,倒地身亡,在人類文明史上,此等「毛式殺雀土法」,開了一個奇趣的先例。
董治時期(所謂「董治」,是史家手筆,專指「一九九七——二○○五」中國收回香港主權之後,至港英餘孽頭子曾蔭權「重光」為止的這淪陷七年,與一八四二年後的殖民地總督英治時期、一九四二年後三年零八個月磯谷廉介的昭和日治時期鼎足而三),初爆禽流感,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即下令辣手摧生雞百萬隻,早已下令殺雞禽一隻不留。
今日親中分子紛紛質疑「陳方安生對香港做過了甚麼」。做過了甚麼?活學活用毛澤東滅麻雀思想,第一回合戰勝了禽流感,此一珍貴的管治遺產,曾特府至今沿用,陳太至今忿忿不平,不是沒有原因。

然而香港雖仍是一個帶有中國特色資本主義的新農村,因為百年英國文化薰陶,香港許多良好市民承襲了西方善愛動物的文明精神,脫亞入歐。他們養雞,並非為了「民以食為天」口腔腹胃的原始快感,而是養寵物建立心靈對話的精神文明層次。
香港良好市民吳太,即為其中表表者。吳太養了一隻公雞寵物,名喚阿雞。一年前,香港的一座廟宇法事完畢,阿雞原是一隻招魂雞,榮獲廟祝放生,徘徊街頭,吳太起了惻隱之心,帶回家中收養。說也奇怪,自從養了此一靈雞,蟑螂蛇蟲,自動絕迹,阿雞與主人建立深厚感情,冠羽煌煌,吳太一家,父慈子孝,有了動物的性靈滋潤,寬而快樂。
豈知平地一聲雷,特府揮起毛式小農特大屠刀,盲目一刀切,一隻不留,阿雞亦將蒙難。特府不僅一刀切地抹殺了人和動物之間的EQ感性關係,不論西方文明,且說中國文化,阿雞是經神明點化之後放生招魂的聖物,愚昧的特府連神雞也敢宰殺,香港必遭天譴而罹奇禍。
香港像吳太一類的文明市民在所不少,港人多熱愛動物,這是香港保持「兩制」與大陸區別的一條文明界線。阿雞等早已接受防疫注射,為何非殺不可?殺了禽寵,主人頓失所依,思雞情切,長期抑鬱,轉介政府醫生,又會增加多少醫療負擔?營救阿雞,人人有責,捍衞性靈,在滅瘟禽和尊愛生命之間,找出一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