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醫療集團數目恍如雨後春筍般激增,市民更不時收到有關醫療服務折扣優惠的電話推銷,消費者委員會接獲有關醫療集團的投訴大幅增加四倍,但政府認為現時毋須監管醫療機構,惹來立法會議員及醫學界強烈不滿,更指有些醫療集團由非醫生經營,只顧圖利,不把病人健康放在首位。 記者:黃嘉寶 梁洵瑜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昨日開會討論規管醫療集團,據消委會於○三年至○五年的三年間,收到有關醫療集團的投訴分別為十宗、四十四宗及五十一宗,即三年內上升四倍,其中逾半與投訴集團銷售手法有關;但政府仍認為當局是要確保醫療服務符合水平,任何經營方式提供的醫療服務,都是醫生與病人之間的專業關係,現時已有醫生專業守則規管,暫毋須另行規管。
老闆對病人毋須負責
出席會議的多個醫學團體均要求規管。香港醫學會會董謝鴻興稱,經營醫療集團只需商業登記,經營者或股東不用負上對病人的責任,但受僱的醫生反而因醫生專業守則而要負責,「佢哋𠵱家只需要商業登記,公司條例只係保障股東嘅利益,並唔係消費者」。
他指出醫生遭唯利是圖的醫療集團僱主控制,向病人銷售較昂貴的藥物及不必要的醫療服務。香港牙醫學會代表認為,由商人組成的醫療集團唯一目的是賺錢,因而影響醫生的專業運作,「醫療集團當牙醫係機器,要佢哋廣泛宣傳兜生意」,近來有投訴指牙醫刊登廣告,但該牙醫只是替醫療集團工作。
香港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稱,醫療集團涉嫌不良經營招數層出不窮,例如因價就貨,雖以極低廉的供款吸引市民,「一百幾十蚊一個月,背後就規定醫生開平藥,如果醫生開啲新藥就要有理由申請」。也有集團規定要由兩位醫生證明病人有急需入院,才可轉介病人入院,此舉有可能延誤治療;數年前更有集團由一個無醫生資格的人充當醫生,病人入院就由另一名註冊醫生轉介。
集團稱遵守專業守則
出席會議的部份醫療集團則認為現行對醫生專業執業作出監管已足夠。808醫務中心醫務總監周振軍稱,受聘的醫生一定具專業操守;卓健醫療傳訊總監周至莉說,該集團設有醫療標準遵行委員會,由高級醫生組成,研究集團內提供醫療服務的標準必須符合實證醫學,集團聘請的醫生均為註冊醫生,會遵守醫務委員會對醫生定下的專業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