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鞭師」居心何在?

繼續「鞭師」居心何在?

韓連山 中學教師

每一輪語文基準試成績一出,四方八面的批評便衝着教師而來,「鞭師」的情況從沒間斷,借小部份考生於基準試所犯的錯誤,抹黑全港語文教師的情況,更日趨嚴厲。

報道手法誤導觀眾

事件始於二○○○年推出基準政策之初,羅范椒芬向傳媒披露了參與基準試試驗計劃的其中幾份考生的試卷。傳媒朋友嘩然,大歎教師語文程度低劣之餘,當然大做文章,要把全港教師揪出來算帳。
教師背負着無奈,積累了無限的怨憤,埋下了輕生的種子,基準惡法是元兇之一。教育界的危機正待小心處理、教師受傷的心靈正待撫平之際,又再次有傳媒借基準試往教師傷口撒鹽,居心何在?
二月二日無綫翡翠台播放的新聞透視,便是「鞭師」的典範。單看節目的命題——「肥佬教師」,已感覺到對教師如何不敬,內容更是以偏概全,不明底蘊的觀眾便輕易被誤導了。節目前題本是要探討大部份教師認為基準試困難及難以及格的原因,但電視台只選了兩題較淺易的寫作改錯題為例,並在節目中作街頭訪問,挑選了一位學生及一位男士的回應來播放。這兩位街訪對象都能正確改正第一題的錯誤,第二題則只有男士懂得改正。電視台借此顯示教師連路人也不如,怎樣教人?節目也訪問了一位教院導師,評論某些考生如何荒謬地解釋此錯誤。如此報道手法更是誤導觀眾,令人覺得教師不濟。

基準試容他人報考

首先要釐清一件事,基準試是一個公開的街外試,任何人都可以報考,很多考生都不是教師,也不是語文教師,可惜群眾已習慣把基準試考生的所有錯誤全算到語文教師的頭上來。經傳媒歷年來的偏頗報道,更根深蒂固地孕育了一個錯誤的想法:為甚麼語文教師如此不濟啊?亦同時把基準試達標,視為解決語文水平下降的獨秘單方,不達標的便不是好教師。
究竟有多少人了解基準試才作評論?即使教師基準試寫作卷不達標,也不表示他們不懂得答上述兩題改錯題。其實,基準試寫作卷中,要求解釋學生文章錯誤部份,並非如報道中的淺易,標準答案要求教師用元語言學術語(metalinguisticterminology)答題,是一些不能配合實際教學的專用術語,更是歷年來「傳意教學法」不主張的方法。這正正顯示出訂定基準的「教學專家」與前線教師的鴻溝。「專家」不懂教學實況,憑空想像出來的所謂寫作「基準」脫離教學現實。
歷年來的「鞭師」慘劇已將教師塑造成負面形象,這又豈是一般家長所能理解的?處理「肥佬教師」的編導手法,更顯示了公眾無知的營造和擴大。
煽情的報道加上偏頗的解讀,已把整個特區語文教育扭曲至慘不忍睹。教師的形象被大肆鞭撻,對整個教育界帶來不可挽回的災害,難道大家要更多好教師忍受不住熱度,而離場遠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