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會放大鏡:投資對沖基金非必贏

財會放大鏡:投資對沖基金非必贏

創辦人被稱為「蝗蟲」的對沖基金TCI,於領匯(823)上市後不足一個星期,大量購入領匯18%股權,其後又狙擊新世界發展(017)和百仕達(1168)等其他港股,從中獲利不菲。
對沖基金是近年全球金融市場成長最快的投資產品,資料顯示,去年亞洲對沖基金的資產值增加了近一倍。以往對沖基金是較富裕投資者的投資工具,近年來市場已開放給散戶,入場金額愈來愈低。目前香港證監會認可的對沖基金共有13隻。究竟對沖基金和傳統的基金有甚麼不同?
傳統的基金都有設定的目標和投資市場,例如日本股票基金、歐元債券基金、環球黃金基金等,對投資組合內包含的項目和每個項目所佔的比率都有明確的設定。而對沖基金最大的特色是沒有設限,股票、債券、利率、期貨、滙率、和衍生金融工具等均可列入操作目標,也不設定投資的市場。
對沖基金採用多元化投資策略,可使用長倉和短倉、運用槓桿借貸比率投資於不同的衍生工具。長倉策略是指基金買入證券、期貨或期權,短倉則是在現貨市場沽出借回來的證券。這種策略旨在沽出價格被高估的股票,日後當該股票價格下跌時才進行回補,期間借出股票的一方會收取利息。對沖基金透過同時持有長短倉或衍生工具獲利,在預期上升的市場持長倉,在預期下跌的市場持短倉,大部份投資策略和大市走勢沒有關連,因此在跌市中也可以爭取回報。

風險並未真正對沖

此外,對沖基金也會運用槓桿借貸增加持倉,例如擁有100萬元的資產而借進200萬元,則槓桿借貸比率為200%。一般而言,槓桿比率愈高,風險相對亦愈高。
基金雖同時持有長短倉,但整體的持倉並不等於真正對沖。除非一隻對沖基金附帶保證條款,否則無人能保證該基金的表現,即使設有保證,投資者也應該了解清楚保證的範圍。在選擇對沖基金時,投資者除了要留意基金的每年回報以外,也要分析歷年回報的波幅是否穩定,以及留意基金曾錄得的最大跌幅,以量度下跌風險。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
香港分會專業事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