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服務公司考慮把國企股納入恒指之內,但這個安排最快要在今年8月之時才會落實。
其實,恒指服務公司這個安排是從善如流,回應了市場對恒生指數組合的批評。當成份股市值愈大,要操控股價的難度便會愈大,加入多隻重磅股,恒生指數就不會那麼容易被操控,不像現時只需影響三兩隻大型股份,便能影響恒生指數的升跌。
恒指8月改革有原因
但為何要到8月之時才作檢討,而不加快改革步伐?
原因之一是,暫時最大機會加入的,只有建設銀行(939),如果立刻落實的話,對於建設銀行的股價會有重大影響,特別是盈富基金等恒生指數相關的基金要按照指數的組成,購入同等比重的建設銀行。當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在一隻股份,市場的穩定性可能受到一定影響。
根據有關的公布,只要國企股股份是全流通,而又沒有非上市的股份的話,便有機會入選恒指成份股;而因為能成為恒指成份股是有一定的好處,相信其他重磅的國企股亦會加把勁進一步進行股份改革,盡量把非流通的股份變成全流通股份,而這些改革,可能是全H股,又或者是A股加H股。
問題是,計算市值之時,是只計入H股部份,還是A股和H股都計?這些技術性問題,相信恒指服務公司要多些時間去研究,找尋一個合適的方案。因此,延遲實施有關改革,是可以理解的。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