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北京大學教授王選昨日在北京病逝,享年六十九歲。他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多個銜頭,但最響的頭銜卻是「中文雷射排版系統之父」,由他率領的科研團隊研製出的北大方正中文雷射排版系統已為全球眾多新聞、出版機構採用,取代了傳統的鉛字印刷方式,被譽為「中文印刷術的第二次發明」。 中國專題組
王選生前接受訪問時,說他一生經歷了六次重大抉擇:大學二年級選擇極為冷門的計算數學專業;二十四歲時決定從硬件轉向軟件;七五年參與由當時的總理周恩來批准的「七四八工程」中漢字精密照排部份,決定跳過光學機械式二代機和陰極射線管三代機,直接研製雷射照排四代機;決戰市場:他率領研製的華光中文雷射照排系統在內地新聞、出版、印刷業攻城掠地,至八九年底,令所有做中文雷射排版的外國公司退出內地市場;五十六歲時退出科研第一線,啟用年輕人擔綱任研究室主任;九五年,其研究所與方正集團合併成北大方正集團,實現產業化。
大膽創新 擊退過江龍
據王選回憶,八○年二月內地有關部門考慮引進英國中文照排系統時,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江澤民以個人名義給國務院寫信,推薦王選的中文雷射排版設備,同年十月,鄧小平對此作了「應加支持」的批示。
一九八七年,北京《經濟日報》率先試用華光Ⅲ型機的報紙,成為全球第一家採用電腦雷射螢幕組版、整版輸出的中文報紙。據王選說,從八七年至九二年間,每到一處,他首先要看街上的報紙,看那些用了他們的雷射排版系統排出漂亮的版面,那種樂趣難以形容。
北大方正照相排版系統目前佔據內地傳媒九成九的市場,在港澳台和東南亞、北美中文報業市場亦佔有相當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