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隻狗隻牛隻 - 李登

雞隻狗隻牛隻 - 李登

幾天前,廣西一頭牛不知怎麼走丟了,竟然闖進民房當中,四處橫衝直撞狂犇。無綫的新聞報道員說,這「牛隻」受驚了。分明是一頭牛,怎麼會變成牛隻?牠是牛魔王還是孫悟空,會變戲法?
前陣子某地有男童染上禽流感,港台的新聞報道員說,他沒準兒是「進食了有病的雞隻」。他又不是黃鼠狼,怎可能吃雞隻?請問他吃了多少隻?
我看本地記者英文都讀多了,全害上「單數畏懼症」,凡是名詞後面都愛加個「隻」字,把它當作英文的"s"。你說「飼養雞隻」、「一隻牛隻」這類用語,聽來不有點像鳥語?這樣說得過去,「跑馬地」得改稱「跑馬隻地」才對。
你早上帶三條狗上街可不是「遛狗」,照理是「遛狗隻」。北京人「遛鳥」,籠中一隻,腰下另一隻,當然順理成章叫「溜鳥隻」啦。你和女友在餐廳都點了德國鹹豬手,可不是共點了兩客「鹹豬隻手隻」?那兩隻豬手不一定同出一豬,所以就該說是「豬隻」了。
這倒是哪門子中文?不文不白不中不英不今不古。我們吃傳媒飯的大哥大姐,你們都醒醒吧。
損友某最近無意中在報上看到這樣的句子:「某某養了不少狗隻」,讓他儍了眼。這怎可能出自那甚麼第一健筆的筆下?這健筆看來既沒有文采,又不會國語,只配稱禿筆而已,他說。我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