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退讓 歐洲心慌 - 陶傑

美國退讓 歐洲心慌 - 陶傑

伊朗核危機加劇,法國總統希拉克一反美國攻打伊拉克時的「和平使者」姿態,忽然發狠,指法國會對鄰近發展核武中東國家先予核襲擊。此言明衝着伊朗而來,伊朗流氓總統把心一橫,破罐破摔,索性宣布加速研製核武。
美國把伊朗核問題轉介聯合國安理會,最初俄中還明目抵制,眼看流氓總統真的飆瘋,不敢怠慢,終於舉手支持。但布殊發表國情咨文時,口氣卻突然放軟,對伊朗問題只提出「反對伊朗研製核武」一句話,最初喊打喊殺之狀收斂了。
布殊對伊朗為何曖昧下來?理由很簡單:伊朗雖表示刻意研製核武,但由目前啟動工程到製成第一顆核彈,需時三年。到了二○○九年,布殊早已任滿下台,伊朗有沒有核武,與己無關,正好看戲,說不定屆時民主黨的希拉莉當了政,就讓下屆新人來面對危機。
布殊這一手,撕破了歐洲的虛偽面具。攻打伊拉克,歐洲反對,伊拉克查明無核武,但伊朗是真的「狼來了」。攻伊拉克,美國幾遭全球痛責,法國希拉克尤為反美之首,此外就是一向苟活於美國核保護傘之下的歐洲,現在伊朗快要成為核霸,法國終於急了,歐洲和俄國也緊張起來,布殊一看表,第二任還剩時間無多。算了,打了伊拉克,老子功成身退,伊朗的爛屁股,讓歐洲自己來揩抹吧。

如果我是布殊,也會這樣做。不是人人都反對「美國霸權」嗎?聯合國的安理會,伊朗毫不放在眼裏,轉介聯合國,絲毫不會動搖伊朗發展核武的決心。剛好天助伊朗,忽然發生了漫畫涉嫌「褻瀆」先知的反歐暴力浪潮,此時美國忽轉低調,美國報紙不轉載漫畫,正好坐觀中東的暴力示威火燒歐洲。
這樣歐洲就莫名其妙地被推上兩重戰火的前線:伊朗核威脅和漫畫事件引起的恐怖襲擊陰影。然而美國並不是真的退卻;美國空軍已經包圍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土耳其和印度洋均有美軍基地。波斯灣也有一組航空母艦,尚有B2型轟炸機可由本土直撲。美國大可以逸待勞,且先任由歐洲受伊朗和漫畫危機伊斯蘭恐怖襲擊的火燄慢慢煎熬。
歐洲的新馬克思老左和美國霸權的反對派,很快就會嘗到火燒皮肉的滋味了。且等到阿蓋德在巴黎和柏林引爆幾個大炸彈(法德兩國正是反對美國攻伊的兩大頑固國)之前,美國大可置身事外,屆時歐洲自會跪下來乞援於美國。
國際政治是如此之醜陋、現實而又峯迴路轉,比起特區小唐人街式的口水政爭,精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