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政策害死一條龍學校

語文政策害死一條龍學校

【本報訊】教育統籌局的政策自相矛盾,是學校匆匆結龍、然後又匆匆斷龍的主因。有教育界人士批評,教統局約於三年前極力鼓吹中小學結龍時,並無列出特定要求,惟去年又宣布新的教育語言檢討,要求英中要有七成半中一生擁有可接受英語教學的能力,否則要轉制成「中中」,令部份中學情願斷龍以保住英中招牌。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喇沙書院副校長趙榮德坦言,原本多間名校都打算結龍,惟中學教學語言政策檢討後,規定中一入學的學生必須達語文指標,多間原本計劃結龍的名校,擔心要接受結龍小學的全部學生,無法控制學生質素,因而被連累,現正卻步或轉軚。

新政策不利結龍

「我哋控制唔到小學生嘅質素,加上𠵱家派位機制,對中學嚟講風險更大。」趙榮德說,喇沙書院原也擬與小學結龍,惟受到達標學生數目限制,該校仍須謹慎考慮。
一名英中聯會委員也批評,政府的新政策是對有心結龍的學校不利,「好多直屬學校都想結龍,但又要收晒所有學生,無得揀,但係小一又係random(派位)無得揀,如果要結龍,落車危機就好大。政府如果真係有心畀我哋結龍,就唔會令到英中咁難結龍啦!政府係咪想所有學生都平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