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為胡錦濤訪美做準備

兩岸為胡錦濤訪美做準備

張華

北京的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李維一,終於開腔回應台灣總統陳水扁準備廢除「國統會」的春節講話,指摘陳水扁是破壞亞太安全和台海和平的「麻煩製造者」。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吳釗燮,反指北京近年不斷增加針對台灣的軍事部署,才是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麻煩製造者」。兩岸互相指摘,都是說給美國人聽的,為胡錦濤四月訪美作準備。

陳水扁一月二十九日發表春節講話稱,將認真考慮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這兩個促進兩岸統一的組織和文件,並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今年內訂出民間版新憲法,明年則舉辦新憲公投。
此說法明顯違反他在就職演辭中提出的「四不一沒有」(不宣布台灣獨立、不改國號、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問題),因而觸怒美國總統布殊。美國傳媒引述布殊說:「他(陳水扁)又來了?忘了上次是怎麼回事?」

穩住支持者情緒

所謂「上次」,是指前年陳水扁執意推動公投,布殊別無選擇,寫了封措辭嚴厲的信給陳水扁,並當着到訪的溫家寶面前批評台灣當局,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獨、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
陳水扁講話前,一定料到會引起美國不滿,為甚麼仍執意為之?第一,民進黨在去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中大敗之後,陳水扁陷入嚴重的管治危機,黨內更出現激烈的「批扁」聲音。為免變成「跛腳鴨」,陳水扁只有退守台獨基本教義派立場,既可穩住支持者情緒,避免流失更多支持者,也可抵住國民黨在統獨問題上的壓力。

台戰略地位急降

第二,陳水扁藉此爭取把「台灣問題」重新納入為中美關係的核心,使之成為胡錦濤今年四月訪問美國時,中美峯會的焦點。過去幾個月,由於中美關係的重新定位為「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兩國在國際事務、經濟貿易等領域都有很多共同利益,台灣原本在中美關係佔據的核心地位,已經大不如前。
最近兩次中美峯會,也就是去年九月布殊與胡錦濤在紐約會面,以及去年十一月布殊訪問北京,重點已非台灣問題,而是反恐、地區安全、經貿等。換言之,隨着中美在其他問題上有更大的共同利益,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上已形成「去核心化」傾向。
對台灣而言,這是可怕的局面,意味着台灣的戰略地位急降,美國保衞台灣的決心和意願,大大降低。
為讓台灣問題重回中美的「正常軌道」,成為胡錦濤今年四月訪美時中美峯會的焦點議題,陳水扁再挑起台獨問題、吸引布殊的注意,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典型的「乖孩子沒糖吃」想法。
陳水扁以為,繼續做美國的「乖孩子」,甚麼好處也拿不到;相反,如果反叛一點,做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不但可以讓美國注意台灣,說不定還會送來禮物,以作安撫。因此,陳水扁在春節講話的「反統促獨」,雖然只是姿態,希望美國適可而止,不要把台灣問題「去核心化」。當然,若口頭威脅不成功,陳水扁也不會坐以待斃,說不定還有進一步的「急獨」行動。

讓美國「管束」台灣

對於陳水扁的「急獨」言論,北京當局反應審慎、溫和,一直讓美國去處理,而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指摘陳水扁是兩岸及亞太和平的「麻煩製造者」,也是說給美國人聽的,讓美國去「管束」陳水扁。
過去的經驗證明,當北京赤膊上陣打壓台灣時,往往會弄巧成拙。把球踢給美國,不失為高招。
當然,美國打壓台獨,將來一定會有回報,估計在伊朗及北韓的核危機、人民幣滙率等問題上,布殊將獲得北京的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