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 中國大陸文化評論員
在毛時代,中國人處在密不透風的「資訊監獄」中,除了看「紅太陽」的光輝和聽「最高指示」之外,就再也得不到其他資訊;在後毛時代,特別是六四後,中共意識形態的合法性日益削弱,只能乞靈於單純的經濟高增長和虛幻的民族主義來支撐。民間權利意識的迅速覺醒,社會在經濟上和價值觀念上的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逐漸蠶食着僵化的政治一元化。以至於,今日中共獨裁已經脆弱到這樣的程度:除了謊言之外,再無其他資本為自身辯護。
甚至,它在要求人們效忠時,也是體諒民意的,不再奢求人們真誠地讚美它,而只要求人們的犬儒態度—違心地歌頌它。
漏洞愈來愈大
互聯網在技術上的難以封鎖,正在極大地改變中國的言論狀態,使這座「資訊監獄」的底座逐漸動搖,整棟建築的漏洞愈來愈大,中共的言論管制愈來愈力不從心。甚至可以說,只要爭取到言論自由,脆弱的獨裁制度就將坍塌。
一、網路突破了官方的資訊封鎖,為大陸人提供多元化的、特別是敏感的時政資訊。
二、為民意表達提供了便捷的發言平台,使中國人的公共言論參與日益擴大,並愈來愈平民化普及化。
三、網絡為此起彼伏的民間維權提供了準組織化的平台,以至於,出現了一種獨特的民間現象—網絡維權。
四、民意在網絡上的迅速的聚積和表達,使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承受着愈來愈大的壓力,迫使它們在時政新聞的報道和評論上,不得不追趕網絡資訊和網民民意的腳步。
五、網絡民意也在輿論監督上發揮着愈來愈大的作用,許多被官方封鎖的事件,都是通過網絡的披露和流傳而變成備受矚目的公共事件,對官權形成境內外相結合的輿論壓力。
不惜工本嚴控
所以,中共就必然不惜工本地嚴控網絡,它花大錢構建號稱網絡長城的「金盾工程」,培訓出多達幾萬人的網絡警察,把網絡異見作家投進監獄。它以市場份額來引誘和要挾西方網絡公司。
非常遺憾的是,唯利是圖的西方大資本進入中國後,很快就入鄉隨俗地適應了獨裁化的市場,他們不顧中共踐踏人權的事實,也不要商業道德的約束,而是為了利益而向邪惡的要挾讓步,用先進技術幫助中共提高封網能力。
幾家美國的網絡大公司,已經變成了「資訊監獄」的修補者,高盛為網絡長城提供高科技支援,微軟為獻媚中共而封殺個人博客,古狗(Google)同意在中國的網站設立過濾詞系統,雅虎更是助紂為虐的先鋒,居然向中共警方出賣客戶的個人資料,致使大陸新聞人師濤先生被判十年重刑。
引起國際關注
美國網絡大公司的見利忘義之舉,已經引起國際主流社會的嚴重關注。記者無疆界、保護記者委員會等人權組織高聲譴責,美國國會為此舉行聽證會,一些議員呼籲立法規範美國網絡公司在獨裁國家的商業行為。
面對已經搖搖欲墜、漏洞百出的「資訊監獄」,西方的大資本家應該認真反省:是繼續充當不情願的修補者,還是扮演自覺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