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支球棍、十個波、三個鋼門及一條柱,就足夠讓十個小伙子於草原上展開一場三十分鐘的廝殺,要主攻、防守、反擊,還是靠「食腦」殺敵,全賴球手的即時戰略;在對陣期間不准作聲,更考究隊員間的默契和思維。這不是曾風靡一時的電腦即時戰略遊戲,而是被年輕化的「阿伯玩意」──門球。
文:許樂暉
圖:王子俊
這門聽落似玩經典電腦遊戲《AgeOfEmpires》(見另文)的運動,有不少中、小學看中它可訓練學童的思考力兼危險性低,均把它引入為學校的課外活動之一,而在年輕人最多的新界西北地區發展最快。「打門球好有滿足感。一來把球打過球門,但往往很難打到直線;二來是可以追着對手的球來打,把對方擊出界外!又可以打比賽,連我七歲的弟弟也要參加。」就讀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四年級的陳天晉說。
運動量低適合靜態一群
賽事分兩隊作賽,每隊五人,每人被編配紅、白一種顏色的號碼球,在插有三個門及一條短柱的草地上比賽,其中一方最先通過「三門」及「上柱」(把球撞向柱)便勝出。雖說是球賽,但鬥智不鬥力,遊戲所需的是即時戰略部署及隊友間的默契。港澳信義會黃陳淑英學校的校長關顯彬說:「有些同學不愛作高體能消耗的運動,但他們又不是靜態的一群,所以這項「食腦」為主的運動符合他們參與,希望藉此培養他們團結的精神。」
鬥智不鬥力是這運動的精髓,設下圈套讓對方中伏正是這運動的樂趣;運用適宜的話,「細」欺「大」也非難事。「有次與中學生對戰,對手有一個波快『上柱』,那我就施一招『調虎離山計』,將自己的球打往敵陣,如果他們把我的球擊出界外,就浪費了一次『上柱』機會,己隊便可乘此反勝,最後對手如料中伏,我隊贏波!」十一歲的李國安回憶去年的元朗區青少年賽說。
不准喊叫靠「你眼望我眼」
球類運動多注重嗌波,但門球則反其道而行,球員比賽時不准作聲,只可「你眼望我眼」,靠默契作出戰略調整,對團體合作要求極高。現年十三歲有四年波齡的梅子峰,因此大改其散漫個性,他說:「以往不論上課及玩其他運動也不專心,但玩門球不專心的話,就不可能知道教練的指示,也難以與隊友充份配合,很可能因此而成為球隊的輸波罪人。不想累隊友輸波,那惟有要集中精神。」
戰略遊戲練思考
風靡一時的電腦即時戰略遊戲《AgeofEmpires》系列,玩家可任選一個不同國家的民族作戰,遊戲中的打仗場面所需的戰略運用如誘敵及堅守有利作戰位置等,均與門球戰術相似。